兔場村

兔場村

全村經濟總收入5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6.01元。 2306.0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該村現有農戶1450戶,鄉村人口5300人,其中男性2750人,女性2550人。

村情概況

兔場村隸屬於羊場鎮兔場行政村,行政村所在地,屬於半山區。位於集鎮西南邊,距離集鎮10公里

兔場村兔場村
(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6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14.2 ℃,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洋芋等農作物。有耕地2719.5畝,其中人均耕地2.06畝;有林地4300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61戶,有鄉村人口1324人,其中農業人口1324人,勞動力69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01人。全村經濟總收入5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6.0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另有部分打工收入和企業收入。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469.49畝(其中:田517.23畝,地9952.26畝),人均耕地2.17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215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3畝,主要種植 板栗 等經濟林果;草地2600.99畝;荒山荒地2640畝,其他面積2039.52 畝。

農村經濟

該村今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20萬元;畜牧業收入71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800頭,肉牛30頭,肉羊40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7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306.0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38人(占勞動力的12%),在省內務工338人,到省外務工6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50戶,鄉村人口5300人,其中男性2750人,女性2550人。其中農業人口5300人,勞

兔場村兔場村
動力 2500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彝混居地),其中 漢族5100人,彝族200人。
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04人;享受低保8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5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32戶,占農戶總數的16%。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3 所,校舍建築面積 3640 平方米,擁有教師 33 人,在校學生 736 人,距離 鎮中學1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36 人,其中小學生575 人,中學生161 人。

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資金短缺,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通村道路是上世紀70年代建設的土路,由於種種原因,長期得不到較好的維護,以治路基不紮實,路面破破爛爛有2.5公里。二是河道淤積,河床變窄,河堤倒塌500米。三是1300戶民眾吃不上自來水,吃水仍處在困難時期。四是農村經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動員民眾開展新農村建設的同時,把近期通過自身努力能解決的發展養豬5000頭、年出欄3000頭,其中發展養豬年出欄50頭以上的大戶10戶,養雞3600隻,發展養雞年出欄100隻以上大戶16戶,養優質山羊15戶,年出欄山羊1500隻。種植優質玉米3500畝,優質水稻400畝,加工型馬鈴薯3500畝,其他作物1000畝,在提高複種指數上加大力度。
在硬化村間道路的同時,依靠民眾治理環境衛生問題。積極爭取上級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治理河道3公里,改造通村公路4公里,硬化路面3公里1萬平米,建沼氣池800個,電網改造10個自然村1000戶。推倒學校危房360平米進行重建。加強對村內集市貿易的管理,划行規市,使集市內車輛能通行。
在扶貧上加快立項步伐,在解放村民思想,移風易俗上加大力度,積極引導村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種植業結構,使兔場人民脫貧致富。
重樹村幹部形象,建設一支求真務實的幹部隊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