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頓咳

發病前1―3周有與頓咳患者接觸史。初起類似感冒,但咳嗽日漸增劇,日輕夜重。其典型咳嗽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連續十幾聲至數十聲,最後作一長吸氣,發出高音調雞鳴樣回音,吐出痰涎後咳嗽方暫止。咳嗽發作時面紅耳赤,甚至發紫,臉部浮腫,兩眼鼓出,眼紅流淚。發作間歇時,患兒進食和玩耍如常。

基本信息

用藥治療

兒童頓咳辨證論治

初咳期【證見】 本病初起,有咳嗽、噴嚏、流涕,或有發熱等傷風感冒症狀,但咳嗽日漸增劇,日輕夜重,咳聲不暢,痰稀色白或痰稠難咳。舌苔薄白或薄黃。【治法】 疏風宣肺,化痰止咳。【方藥】

1.主方金沸草散(朱肱《南陽活人書》)加減 處方:鏇覆花10克,前胡10克,北杏仁10克,法半夏8克,川貝母5克,百部10克,細辛3克,荊芥8克。水煎服,每日1劑。偏於風寒者,加麻黃6克、紫蘇子10克。偏於風熱者,加桑葉10克、菊花10克、連翹10克、牛蒡子10克。

2.中成藥

(1)小青龍合劑,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適用於初咳期偏於風寒者。

(2)桑菊感冒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適用於初咳期偏於風熱者。

3.單方驗方 止嗽護肺湯(夏煥德等《新編兒科秘方大全》) 處方:荊芥、紫蘇子、萊菔子各3-6克,杏仁3-5克,前胡4-7克,黃芩、百部各3―9克,陳皮4―9克。水煎分3~5次溫服,每日1劑。

痙咳期 【證見】 陣發性痙咳,伴有雞鳴樣回吼聲,咳時面紅耳赤,彎腰曲背,涕淚俱下,或嘔吐痰食,晝輕夜重,眼腫目赤,鼻衄,痰中帶血等。舌紅,苔薄黃,脈滑數。【治法】 清熱瀉肺,化痰鎮咳。【方藥】

1.主方桑白皮湯(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處方: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黃芩10克,川貝母5克,法半夏8克,蘇子10克,杏仁10克,梔子10克,枇杷葉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痙咳甚者,加僵蠶10克、膽南星10克。咳後嘔吐,加姜竹茹6克。咳血鼻衄者,加白茅根30克、側柏葉10克、茜草10克。脅痛者,加鬱金10克。

2.中成藥

(1)鷺鷥涎丸,口服,每次化服1丸,每日3次。

(2)百日咳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

(3)百日咳藥粉,口服,初生小兒每次1/5袋,半歲每次半袋,2歲每次1袋,3~5歲每次2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飲食保健

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飲食。

預防護理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病理病因

本病主要是外感時行疫癘之氣,侵入肺系,肺氣不宣,釀液成痰,痰阻氣道,肺失清肅,則肺氣上逆而痙咳陣作。若咳出痰涎,則氣道通暢,氣機流行,故痙咳暫止。痙咳發作,因氣機失調,血行不暢,而見面赤耳紅,涕淚交進,嘔逆作吐,汗出涔涔,甚至大小便遺出等證。

疾病診斷

本病的痙咳應與肺炎喘嗽、肺癆、氣道異物的痙咳作鑑別。肺炎喘嗽多有發熱,痙咳輕,消失快,無日輕夜重規律。肺癆痙咳不呈日輕夜重,無回吼聲,但伴有低熱、盜汗、消瘦、食欲不振等。氣道異物痙咳,有異物吸人史,起病突然,無回吼聲及日輕夜重現象。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血象白細胞總數在痙咳期增高,淋巴細胞高達70%以上。有條件者,可作鼻咽部分泌物螢光顯微鏡檢查及細菌培養,有助於確診。

併發症

面赤耳紅,涕淚交進,嘔逆作吐,汗出涔涔,甚至大小便遺出等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