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截癱

皮膚護理截癱病人由於截癱平面以下皮膚感覺喪失,神經營養功能差,極易發生褥瘡。 這時要對病人進行排尿訓練,導尿時要定時放尿、排空膀胱,維持膀胱的容積。 預防感染截癱病人由於行動不便,臥床時間長,戶外活動少,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易發生上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及褥瘡等。

皮膚護理

截癱病人由於截癱平面以下皮膚感覺喪失,神經營養功能差,極易發生褥瘡。因此定時進行翻身及皮膚按摩非常重要。每2-3小時翻身一次,骨突處墊氣墊或海綿圈,每次翻身對骨突處進行按摩,一旦出現皮膚暗紅、彈性降低或水皰,應按褥瘡處理。

患者排尿功能

患者排尿功能失去大腦及低級中樞控制,使排尿功能紊亂或喪失,表現為尿瀦留。當膀胱內尿液積聚,壓力增高時,尿液便會自行溢出,患者不能控制。而且膀胱內殘留尿液多,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這時要對病人進行排尿訓練,導尿時要定時放尿、排空膀胱,維持膀胱的容積。撤除導尿管後,要定時按摩膀胱,控制排尿。可由輕到重從下腹部慢慢向下推按,直至膀胱內尿液全部排出。

安全護理

截癱病人皮膚感覺喪失,行動不便,平時不但要防止燙傷、跌傷、碰傷等意外傷害,還要預防自傷、自殺等發生。在無人護理時,各種用具要方便病人拿取,物品放置要牢靠。病人自己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並自覺調節心理情緒。

預防感染

截癱病人由於行動不便,臥床時間長,戶外活動少,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易發生上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及褥瘡等。要鼓勵病人積極進行床上上肢運動。如利用啞鈴、拉力器、床上拉手等進行鍛鍊。並應儘早坐輪椅參加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感染機會。

功能鍛鍊

由於病人截癱平面以下軀體運動功能喪失,易發生肌肉萎縮、關節強直或屈曲攣縮、足下垂等。不但要幫助患者經常進行肢體被動運動,還要保持關節的功能位置,如踝關節保持在90度左右,防止下垂。並根據康復的要求及病人的情況、興趣,逐漸加大訓練強度,增加肌肉力量和神經系統的協調訓練。鍛鍊病人不依靠陪護,獨立完成翻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