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梯尼改革

以十個地域部落代替原有的四個血緣部落,是克里斯梯尼改革的主要內容,也是改革的精髓所在。

概述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一、 社會矛盾。
僭主政治後的雅典,貴族不同集團,不同家族的政治角逐重新活躍起來,平民和貴族的鬥爭仍在繼續。
二、 民主改革。
平民領袖克里斯梯尼,在公元前509 年或公元前508年,實行了民主改革。
1 梭倫改革後,四個血緣部落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還起著不小的作用,執政官和四百人會議成員都是按部落進行選舉的。貴族在部落中占優勢,常操縱選舉。
他將阿提卡的濱海、城區與內地三大地區各分成10 個區建制,稱三一區。每一地區各拿出一個三一區組成一個行政區,即地域部落。這樣阿提卡就從原4 部落的基本劃分變為10 部落劃分,每個部落包括3 個不相鄰的三一區。即一個城郊區、一個沿海區、一個內地區,合為一個地區部落。新的地區部落分散了氏族貴族的力量,摧毀了氏族制殘餘。每個區由若干自治村社組成,最初全雅典約有
一百多個村社(公元前5 世紀時,至少有150 個到170 個)。部落的基層單位仍是自治村(德謨),當時約150 到170 個。每村有村長,公民登記、基層選舉和徵兵等事項以村為單位由村長主持進行。於是公民權和氏族的族籍失去聯繫。
2 克里斯梯尼還建立了五百人會議,以代替四百人會議。五百人會議由十
個地區部落各選50 人組成,為公民大會準備決議,並執行公民大會決議。
五百人會議按部落分成小組,每組50 人,輪流處理國家經常事務,每組任
期為一年的十分之一。
3 在克里斯梯尼改革時期,雅典還建立了十將軍委員會,制定了陶片放逐
法。十將軍委員會由十個地區部落各選一人組成,一年一任,輪流統率軍隊,其中一人為首席將軍。
4 克里斯提尼制定了一項法令:凡是破壞民主,企圖個人獨裁的人,經召開非常公民大會表決,交"陶懲審判庭"並作出是否把他放逐雅典的判決.
克里斯提尼創造了獨特的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法反對民主的敵人。操作程式為每年召開一次特別公民大會,討論國內是否存在危害民主制度的公民。如果大會認為有這樣的人,便召集另一次特別大會,公民可將危害者的名字寫在碎陶片上。寫有同一人名的陶片數量超過6 千即表示多數通過,此人應被放逐國外10 年。放逐期間不牽連家屬並保留被放逐者財產。10 年期滿,被放逐者恢復公民權。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就曾在放逐投票時,被一個目不識丁的公民請求代寫姓名投入票櫃,阿里斯提德問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為什麼,我甚至還不認識這個人;但是到處都稱呼他為‘公正之士’,我實在聽煩了”。公元前415年春,雅典著名平民領袖海柏波拉斯因黨派鬥爭無辜被逐,而後海柏波拉斯被迫遠走薩摩斯島,結果他在那兒遭到支持寡頭政治的激進分子殺害。這一事件在雅典平民當中造成極大影響,民眾儼然將陶片放逐視為一出鬧劇,因此此後不再援用,陶片放逐法在雅典城邦的適用自此終結。

巨大意義

1克里斯梯尼改革肅清了氏族制殘餘,結束了雅典平民反對貴族的長期斗
爭,最後完成了雅典由氏族過渡到國家的歷史過程,確立了奴隸主民主政治。最終結束了雅典國家政體從貴族制向民主制的過渡,從而在世界文明史上首次確立了一整套民主體制,對希臘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貢獻。
2改革對有害於公民集體團結的氏族制殘餘予以沉重打擊,進一步鞏固了城邦。從此,擺脫了內部激烈紛爭的雅典在政治上經濟上迅速崛起,成為希臘世界的一大強國。
恩格斯說,國家和舊的氏族組織不同之處有二:一是“按地區來劃分它的國民”,一是“公共權力的設立”。在雅典這兩個特徵從提修斯改革時起,即已開始逐步出現,至克里斯梯尼改革才具有完備的形式,從而使國家機構完全代替了氏族組織。奴隸主民主共和國的建立對雅典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促進的作用。恩格斯指出:“現在已經大體上形成的國家是多么適合雅典人的新的社會狀況,這可以從財富、商業和工業的迅速繁榮中得到證明。”
公元前7 世紀至公元前6 世紀在雅典發生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其動力來
自平民,他們同氏族貴族進行了長時期堅決的鬥爭。鬥爭結果,農民和手工
業者保持住了小生產者的地位和公民權。平民反抗貴族鬥爭的勝利,使雅典
的階級關係發生了變化。
恩格斯在分析克里斯梯尼改革後雅典的情況時說:“現在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所賴以建立的階級對立,已經不再是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對立,而是奴隸和自由民之間的對立,被保護民和公民之間的對立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