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烈部

克烈部

阻卜是遼金對韃靼的稱呼,其名僅見於《遼史》,漢意為沙磧、沙灘,是契丹人對蒙古草原各部族的通稱。猶言沙漠地區的部族。一般認為,阻卜即其它史料所記之韃靼,因蒙古人諱言韃靼,故有是稱。陳述還認為,術不姑亦是其別稱。內有西阻卜、北阻卜、西北阻卜、阻卜別部之分。大多居住在今蒙古國境內,今貝加爾湖以南部分地區亦為其故壤。主要從事遊牧,輔以狩獵。

基本信息

部落概括

舊譯“怯烈”、“凱烈”或“客列亦惕”,也是蒙古興起前蒙古高原人口眾多、勢力強盛的重要部落。

克烈部
土別兀惕阿勒巴惕撒合亦惕。駐牧地主要分布於肯特山和杭愛山之間的鄂爾渾河和土拉河流域。信奉景教。部落首領常採用突厥語的名字或稱號。他們可能是最早西遷的室韋—韃靼部的後裔。陶宗儀《輟耕錄》將其歸入蒙古72種中。《元史·槊直腯魯華傳》等將其稱為“蒙古克烈(或作怯烈)氏”。《史集》也說,“他們是蒙古人的一種。”“住在斡難、怯綠連(兩河沿岸)蒙古人的土地上”。克烈人因與突厥語族部落長期錯居雜處,故語言和風俗都深受其影響。12世紀時已建立初具規模的國家政權。其首領脫斡鄰勒(即王罕)還與蒙古部阿速該把阿禿兒結為“安答”,確立了互助合作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