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欽軍

克欽軍

“克欽獨立軍”(以下簡稱克欽軍)為緬甸最大的地方民族武裝之一,也是緬北勢力最大的武裝,緬北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勢和漫長且複雜的緬中印邊境線為其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為了建立自己的“克欽政府”,數十年來他們與緬甸政府的國防軍戰爭不斷。據了解,在緬甸17支少數民族武裝中,僅有“克欽族”和“克倫族”沒有歸順政府。克欽族由於一直堅持“獨立建國”而不斷進行戰爭引人關注;而克倫族中一對年僅13歲的雙胞胎親手創建了惡名昭著的“神軍”反叛武裝,與緬泰兩國政府軍對抗了數年之久而聞名。

基本信息

簡介

語言

克欽軍克欽軍
克欽軍的通用語是克欽語和英語,很少有人說中文。他們被當地的邊民們稱為“山兵”,原因是他們的活動範圍基本都在山裡,無論生活,無論戰鬥,他們很少有機會走出來。他們有統一的綠色軍裝和軍隊標誌,但是軍帽上卻沒有軍徽,最醒目的是他們的脖子上都繫著一條大大的紅領巾

徵兵

按照“克欽政府”的規定:男子從十三四歲起就必須當兵,而且終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後不在軍隊里也只能算“休假”,有戰事發生就必須馬上回來;每戶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須3名參軍,有3或4名子女必須兩名參軍,有兩名子女必須一名參軍;如果沒有男子就招女兵。
由於以前長時期的戰爭和未來可能的戰爭,克欽政府在軍隊建設上從來沒有鬆懈過,由於當地生活條件實在太差,很少有人願意當兵,但是克欽政府有自己的辦法:抓!
士兵們一般都在十四五歲甚至更小時就在“強迫與自願相結合”的情況下到了軍隊,經過3個月的新兵訓練後就分到各部隊了,軍隊生活至少要四五年甚至更長。在服役過程中,如果有逃兵情況,抓回來後一般都是槍斃。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不但是士兵,克欽軍和政府里的許多領導也是抓來的,包括1994年至2001年任克欽政府第一把手的主席“早邁”。在1962年,克欽軍發現自己的領導階層文化素質太低影響了發展,於是就把正在緬政府中工作的克欽族人早邁抓了來,原因就是他“有文化”,“應該為克欽民族工作”,接著強迫他在克欽政府中任職。後來早邁被培養成為軍隊總司令,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他也就無法拒絕了。

紀律

克欽軍克欽軍
據了解,別看克欽軍條件艱苦,士兵多數是抓來的,但是他們的軍隊紀律非常嚴格,無論是訓練時還是平時休息,都沒有混亂的情況,尤其男女兵的來往更是非常嚴格。
在克欽軍中有著為數不少的女兵,分別從事著話務、情報、醫療和廚房等不同的工作,也有少部分被編在戰鬥部隊里。在其“中央軍區”我們曾經見到不少女兵,看起來非常瘦小,相信是扛不動槍的。據了解,很多小女孩經常是在田間地頭勞動,在街上趕擺或者在家裡睡覺時被抓了來,穿軍裝時都還哭哭涕涕的,但是時間一長她們也習慣了,老實當兵成了活下去的惟一選擇。

歷史

緬甸擁有4640萬人口、135個民族,其中第一大民族緬族占總人口的65%,英國殖民者先後發動3次侵緬戰爭並於1886年正式在緬甸建立起殖民統治。英國人一開始即對緬甸採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挑撥各少數民族與緬族的關係,誘發了緬甸民族分離主義的抬頭。而另一方面,克欽等緬甸少數民族中的大部分人也拋棄了傳統的佛教信仰,改信基督教,與英國人合作對付緬族人。1948年緬甸脫離大英國協獨立後,克欽族也藉機要求獨立。1962年2月5日,緬軍中的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少數民族軍來到緬北克欽地區,宣布成立了“克欽獨立軍”,並且成立了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和“克欽政黨”。1987年5月,緬甸國防軍對其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剿,由於時任“克欽主席”的早邁執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雲南省盈江縣邊緣數百米的“勒新”。
1989年3月,克欽獨立軍在武器等方面斷了重要來源,形勢對克欽軍不利。於是早邁決定與政府進行停戰談判,1994年2月簽定了《停戰協定》。克欽獨立軍控制的地區被緬甸政府稱為“克欽邦第二特區”。克欽軍內經常因為權力爭執而發生兵變,1975年早丹三兄弟互相間就發生了內訌,三人全被打死,布朗森被推為主席;繼布朗森病故之後,1994年上台的主席早邁後期由於堅持“投降”路線,引起了軍中不滿,軍人們於2001年2月發動政變,軟禁了早邁,重新推選了“都宰”為主席。

事件

克欽軍克欽軍
2013年1月23日,仍在同緬甸政府軍交戰的克欽獨立軍方面放出訊息稱,當天上午10時開始,緬甸政府軍3000地面部隊在多架戰鬥機和武裝直升機及105、120等重炮的火力掩護下,突然向位於中緬邊境6-7號界樁附近邦瓦戰區的克欽獨立軍第32營據點發動猛攻。緬甸官方18日曾宣布於19日停止軍事行動,但前線並未全面停火。克欽獨立軍司令部臨時駐地是一幢旅館,與中國邊防武警駐地僅一河之隔,兩者相距不過1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