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森尼索大金背啄木鳥

克森尼索大金背啄木鳥

克森尼索大金背啄木鳥(學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 chersonesus )是鴷形目啄木鳥科的鳥類。嘴長而直,鼻孔長且擴張。腳格外強壯,大趾發達,爪長而強。外側尾羽較尾上覆羽略長。是一種色彩艷麗的啄木鳥。非常似金背三趾啄木鳥,但體型略大,具兩條黑色頰紋至頸側相連,具四趾而非三趾。雌鳥頂冠黑色具白色點斑。 鑑別特徵為鼻孔裸露,背羽金橄欖色而無斑;有羽冠,頸後面白色,腰紅色。喜歡較開闊的林地及林緣。成對活動,有時鏨木聲很大。分布於馬來西亞半島,蘇門答臘和爪哇西部。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克森尼索金背啄木鳥
克森尼索大金背啄木鳥
克森尼索大金背啄木鳥
【中文別名】大金背啄木鳥克森尼索亞種
【拉丁學名】Chrysocolaptesluciduschersonesus
【命名時間】Kloss,1918
【英文名稱】KesennisuoGreaterGoldenback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鴷形目啄木鳥科大金背啄木鳥

外形特徵

克森尼索大金背啄木鳥身長約31厘米。頭頂及冠羽深紅色,後頸白色;背、肩及翅(除初級飛羽及外側覆羽暗褐色而有白點斑外)全橄欖色;腰深紅色;尾上覆羽及尾黑色。有一道白眉紋並一寬黑的眼後紋延至頸側。頰、頦、喉白,有5道狹形黑橫斑;下體餘部暗白色,各羽有黑色邊緣(在胸處較寬,腹處最細)。 
克森尼索大金背啄木鳥
克森尼索大金背啄木鳥
雌鳥全頭頂及羽冠黑色綴以白點,其餘同雄鳥。幼鳥頭色似雌鳥。雄者頭頂紅色很快出現,漸至羽冠。 
虹膜紅黃色;嘴石板灰色;跗蹠和趾淡綠褐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馬來西亞半島,蘇門答臘爪哇西部。

生活習性

該森林物種喜歡由落葉樹種和常綠樹組成的較開闊的林地及林緣。也出現於原始森林中沿林地邊緣,溪流,再生森林的舊園,紅樹林內或附近,密集的灌木叢和茂密的樹林,河流沿岸或成熟林次生林,生存地區附近的農田和房屋。在東南亞1200米,在菲律賓600-1500米,大金背啄木鳥成對活動,有時鏨木聲很大。叫聲響亮刺耳,具爆破音的尖叫聲,似特大蟬鳴。
主要吃飛蛾,毛毛蟲,幼蟲和蛀木蟲。也吃螞蟻和其他昆蟲。雛鳥餵以同樣的成分。

生長繁殖

繁殖持續季節,在斯里蘭卡從10月到來年4月,達到高峰期是12至1月;在東南部地區繁殖期12月開始。在大巽他群島是7月至11月,在菲律賓從2月至8月。
克森尼索大金背啄木鳥
克森尼索大金背啄木鳥
在樹幹上的各種高度不等的2-20米處挖巢。一致性的在活樹木上打孔,但有時也在腐爛的主幹裡面築巢,雌雄鳥同時工作,往往持續4周。入口垂直是橢圓形的。南部地區產2枚卵,向北則4至5枚。父母雙方輪流孵化,為期14或15天。雛鳥孵化後的24-26天內由父母雙方飼養,用嘴對雛鳥進行餵飼。幼鳥能夠飛行後,大多數時候還是與父母一起生活了幾個星期。有些甚至繼續到下個繁殖期到來之前,以家庭聚群活動。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