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德村

光德村

光德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城廂鎮,在鎮政府駐地西北3.4公里處,大寨山東南麓,藍溪左畔,海拔54米。相傳,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該地許姓先祖肩挑行李,步行到此地,見該地環山面水,地坦土沃,風光秀麗,為“七星墜地”、“八仙圍棋”的風水寶地,遂築居於此,故取意“光德”。村委會設在宮兜園,轄8個自然村。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該村凌翰鄉試中式第三十五名舉人,他文師班馬,字學歐陽,以道德文章受知於三山陳鐵香御史,名重於時。1995年在藍溪上興建通往同美的藍溪大橋。2000年在該村東南側藍溪西岸砌築1600米的防洪堤,開闢德苑工業園,已有不少企業入駐。村容村貌隨著開發而改變。村民主要為許姓。

本報訊 (通訊員林夏濱)走在安溪汽車總站、消防搶險救援指揮中心、金沙水岸休閒中心項目的施工現場,推土機、挖掘機來回穿梭,機聲陣陣轟鳴……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田野,乘著大縣城規劃建設的春風,光德村正一步步地將“商貿新城”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

發展新機遇

1999年,藍溪大橋興建通車,方便光德村與縣城的交通,大大密切光德與縣城的聯繫;2000年,德苑工貿園動工修建,拉開了光德村招商引資大開發的序幕;2003年二環路修建,光德村的區位優勢日益顯現……所有這些都為光德村的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大開發的春風吹拂著城西北這片廣袤的土地,自1997年至今,由於開發建設的需要,光德村共征地兩千多畝,村民門毫無怨言,放下鋤頭,走出農田,走進企業,務工經商,甚至走出光德,到外面尋找商機,書寫光德人的致富經。

“這幾年,我縣大開發的熱潮如火如荼,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擴大,這對光德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光德村村書記許聯明說。為抓住機遇,吸引更多的企業前來光德落戶,帶動全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光德村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投入資金完善道路建設,成立環衛隊,改善村容村貌。村兩委成員積極配合工貿園招商引資,協調做好項目用地的征拆遷及安置工作。

2010年,光德村積極回響縣委、縣政府“打好五大戰役”的號召,村兩委創新思路,全面推進,充分發揮“5+2”、“白+黑”的精神,全力配合工貿園做好安溪汽車總站、消防搶險救援指揮中心、金沙水岸商住休閒中心等項目的安征遷工作。光德國小將升格為縣第十三國小,光德中學將進一步擴建,這一系列涉及住房、教育、汽車、休閒等領域和行業的項目的動工修建,正逐步完善光德村的基礎設施。

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一批批企業前來入住,安德物流、富華工藝、富達紙品、四大市場等落戶光德,星羅棋布,將光德這片廣闊的土地裝點得熠熠生輝。截止2010年底,落戶光德村的企業已有二十餘家,這些企業在光德生根發芽,拓寬了村民致富的道路。

農村舊貌

“村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提高,如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村民有個舒適的居住環境成了村兩委工作的重點。”許聯明說到。

“十一五”期間,光德村投入資金40多萬元,水泥硬化村內各角落公路4公里,實現了全村各角落通水泥路。建立村三級環衛隊,清理街巷、居民區、河道、公路、溝渠等公共區域的垃圾,配備專人進行日常清掃和運輸,提高村容保潔水平。成立村巡邏隊,加大村道巡邏力度,加強村級治安管理,為村民創造了更為安全的居住環境。

2010年,在“一事一議”政策的激發下,村民們踴躍參與,熱心人士慷慨解囊,遇到征地、賠償等問題時,村民們積極配合。籌資32.9萬元,酬勞14.4萬元籌建新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工程正加緊施工,預計於今年年底完成一、二層樓的建設。“十一五”期間,光德村還協調解決了村內35戶居住困難戶的住房問題,通過政策上的扶助,讓他們住進了敞亮的房子。

如今,德苑公路兩側一幢幢樓房拔地而起,許許多多走出光德四海經商、打工的村民,回家鄉蓋上一座座豪宅,將光德裝扮得愈發洋氣,為光德增添了幾絲城市的味道,樓下店面開診所的、賣食雜的、開飯店的、撿茶梗的,村民們東家走西家逛,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洋溢著安逸與詳和。

乘著大開發的春風,光德村正一步步走出農作物經濟發展區,一步步地將“商貿新城”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

融入城市

本報訊 (通訊員林夏濱)平坦寬敞的水泥路面,新穎別致的路燈,簡約典雅的外裝修。夜幕降臨,幾名老人帶著小孩在小區里開心地拉著家常,不時發出陣陣爽朗的笑聲……這是位於城廂鎮光德村內園角落套房安置小區里和諧的一幕。

讓民眾得到更多實惠

走進小區,遠遠地就看到黃彩斌阿姨在自家陽台上晾衣服,忙得不亦樂乎。小區里這座樓梯上一到五層都是黃阿姨的安置房,交房後黃阿姨和老伴、兒子住在二樓,雖然沒有富麗堂皇的裝修,也沒有豪華奢侈的家具,但屋內寬敞明亮、乾淨整潔,百餘平方米的空間被收拾得井井有條。

黃阿姨一家原來住在光德村內園角落,中國家居工藝城項目建設徵用了她的住房。當聽說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要被徵用,黃彩斌特別不捨。但丈夫老蘇覺得這是光德村從村莊向城市化邁進的開端,老蘇苦口婆心,終於說服了妻子。

“政府的套房安置政策,真是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實惠。”老蘇說,不用自己拉電線、電話線、閉路線,排污設施也配置好了,真是方便了很多。以前左鄰右舍養雞養鴨,空氣味道特別不好,統一規劃,小區內都打掃得乾乾淨淨的,而且安置房經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採光好,還很通風,住著心情也舒暢起來了……

據悉,中國家居工藝城項目涉及民房53幢,很大一部分拆遷戶選擇了套房安置。拆遷之前,村民們大都以散居為主,搬遷後,村民們住進了安置小區,居住形式由以前的散居變成聚居,農民正逐步向市民發生著轉變。老蘇夫婦倆的鄰居謝建宗告訴筆者,安置的套房特寬敞明亮,兒子在樓下的店面開了一家飯館,生意剛剛起色,而他則每天帶帶孫女,照看耄耋之年的父親,其餘的時間和鄰居們喝喝茶、聊聊天,生活得非常愜意。

最大限度考慮拆遷戶利益

隨著大縣城規劃建設的不斷推進,光德片區改造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整個片區涉及拆遷608戶,拆遷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拆遷補償、安置是征地拆遷工作中的一個敏感話題。黨委、政府非常關心拆遷戶的利益,科學合理地制定拆遷補償標準和安置方案。”德苑工貿園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王玉堂告訴筆者,光德片區改造實行貨幣補償,店面、套房安置等方案,在光德村區域內分別建築11層、18層、31層三種規格的安置房。

拆遷工作啟動後,拆遷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深入拆遷戶家中,耐心細緻地向村民介紹拆遷安置方案、補償標準。設身處地考慮拆遷戶的利益,重視關心和幫助困難群體,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給予拆遷戶優惠條件。

“還是套房安置方式好!我們現在是市民了,城市是我們的家園,我們要努力把自己的家園建設好!”筆者發現,廣大拆遷戶都非常支持德苑工貿園建設,積極主動轉變身份。他們表示,征地拆遷雖然讓自己失去了土地和房子,但政府充分考慮到拆遷戶的實際利益,出台各種政策,實際上拆遷給他們帶來的實惠遠遠超過先前當農民的收益。

“征地拆遷讓我們村民洗腳上岸,也改變了村民家庭生活面貌,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準。大家只要抓住這個機會,善謀實幹,勤勞致富,同樣能生活下去,而且會生活得更好。”光德村黨支部書記許聯明自信地說。

截至目前,光德片區改造項目已完成村民房屋評估410戶,完成房屋拆遷160戶,拆遷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安置地也已奠基,等待動工建設,屆時,將有更多的村民住上套房,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