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文化

先進文化

先進文化,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為目標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健康積極向上的具有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

基本信息

基本內涵

相關書籍相關書籍

先進文化,是指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其價值取向是有利於個人、家庭、國家、全人類的和諧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人們在心靈自由、身體健康、財富自由等方面獲得最大滿足,全球一體,最終實現多民族、多文化相互尊重競和並存而共榮,統一在唯一宇宙之下的共產主義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凡是能成為一種先進文化者,都必然在先進的理論或思想作為指導和支持下不斷發展和完善。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同志認真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問題,結合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的偉大產物,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建等方面的完備的科學體系,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先進文化,代表了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國先進文化的核心和根本內涵,即是以馬克思主義和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核心,結合中國國情,進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可以稱之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文化具有多樣性和歷史性。在當代社會,有先進的文化,有落後的的文化,也有腐朽反動的文化。反映和適應和先進生產力的的發展要求,代表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

一般解釋

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或稱先進文化、中國先進文化),專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決定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

二、《正確認識中國文化在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中的重要地位》一文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實際:一是指中國不同的革命和建設時期的不同的國情;二是指中國固有文化無所不在的影響”,因此“科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定義應該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和中國文化相結合的產物”“中國文化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取消了有關中國文化的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不成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來源:一是馬克思主義,二是中國文化”。

三、所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或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中國文化相結合而產生的新的文化。換言之,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或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指導下的符合現代科學精神的中國文化即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四、中國文化是中國歷史的產物,因而也帶著中國歷史的烙印。中國文化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具有逾時代超階級意義的內容;第二部分是具有深刻的舊時代特徵和特定階級特徵的內容;第三部分是無論在舊時代和新時代,都應將其歸於糟粕類型的內容。

五、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文化之精華部分的升華,是對前述第一部分之中國文化的繼承,以及對第二部分之中國文化的批判性汲取,是融入了現代科學民主精神和借鑑了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文化,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思想”“以德治國思想”等,都從儒學中汲取了有益的養分,是對儒學的和諧思想、小康社會思想、仁政與秩序思想、為政以德思想的升華。

七、以儒學原教旨中的“仁政與秩序思想”為指導的、體現現代科學民主精神與和諧精神的當代大眾儒學,是社會主義的、民主的、科學的儒學,是儒學的最高表現形式,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的文化支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要元素。

八、大眾儒學的宗旨在於“塑造人和塑造社會人群”的統一,亦即“內聖外王”的統一。“內經”就是通過內在修養成為有道德的人,內聖的關鍵是“仁智一體”,仁就是愛心,智就是智慧。“仁智一體”就是智慧生於愛心,愛心潤澤智慧,愛心與智慧一體不二。外王就是通過實行以人為本的仁政和重塑社會道德秩序來建設和諧社會。外王的關鍵是“仁禮一體”,仁就是仁政,禮就是社會道德秩序。“仁禮一體”就是“以仁為體、以禮為用”,仁禮不可忽缺。內聖外王統一於良知、良心、愛心,內聖外王都是良知的發揮、良心的發揮、愛心的發揮,內聖外王統一的結果就是無所不在的和諧(《儒學內聖外王新解》《論語依義分章新解》),而這種和諧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主要特質。

九、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汲取了中國文化中的精華、剔除了中國文化中的糟粕並借鑑了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使傳統中國文化發生了質的飛躍。是推進世界文化整合,推動形成多元一體的世界文化新秩序新體系的重要力量(劉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般解釋》)。

基本特徵

文化,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積澱和產物,它既是一種社會生活方式,又是一種精神價值體系。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是能夠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揭示人類社會未來發展方向,為人類社會文明進步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江澤民同志明確提出,“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一)具有適應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特徵
先進文化的發展在通常情況下,離不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是先進文化發展的物質基礎。物質決定精神,存在決定意識。人類的文化是不會脫離人類的物質生產而孤立地存在和發展的。物質生產的發展狀況,往往對文化有其直接影響。恩格斯曾強調指出:不論哪個國家“哲學和那個時代的文學的普遍繁榮一樣。都是經濟高漲的結果。經濟的發展對這些領域的最終支配作用。在我看來是無疑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485頁至486頁)。毛澤東同志也曾講過,經濟發展的高潮必然帶來文化發展的高潮。當然,先進生產力的發展不會自發產生先進文化,還要靠人類在此基礎上去努力創造。衡量先進文化的首要標準是有利於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有利於社會全面進步,有利於人自身的解放和發展。文化又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它與具體的國家、民族的歷史條件相聯繫,因而具有自身的特點。中國先進文化又與我們國家、民族的具體歷史條件相聯繫,因而具有中國自身的特點。中國先進文化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其內容同共產黨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它是推動人類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精神動力,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凝聚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堅強的精神支柱。社會的發展靠億萬高素質的人,而億萬人的素質的提高要靠先進文化。用先進文化武裝起來的人是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巨大力量。
先進文化傳播先進文化傳播

由此,我們也可以說,判斷中國先進文化的首要標準主要是看它是否適應和推進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凡是適應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文化,就是先進文化;凡是阻礙社會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文化就是腐朽的甚至反動的文化。
(二)具有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特徵任何先進文化都是科學的文化,都有其嚴格的科學精神、科學內涵、科學方法,都能經得起歷史的沉澱和實踐的檢驗。封建迷信、愚昧落後、坑蒙拐騙都是非科學的、落後的文化,與先進文化的科學性是水火不相容的、也有人認為,先進文化的科學性就是高科技,這是機械的、片面的認識。誠然,高科技的發展對先進文化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甚至有時成為文化的一種載體,但兩者是不能劃等號的。因為高科技只是一種硬體,而文化是一種意識形態,先進的文化能促進高科技的發展。文化作為觀念形態和精神靈魂的東西在特定情況下是可以相對超越經濟、政治而發展前進的。應把弘揚科學理性精神與倡導人文精神統一起來。科學的文化能高屋建瓴地站在時代的前沿陣地,指導和統帥人類歷史的前進。科學的文化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也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所以說先進文化一定具有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特徵。
(三)具有鮮明時代性和前瞻性的特徵先進文化不應當受固有的文化糟粕和外來消極因素的影響,它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自己,不斷更新和完善自身,以宏大的氣魄,把人們引向光輝燦爛的未來。先進文化是現代文化,不是古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簡單重複,而是現代人集古今中外之大成、並且面向未來的創造。任何先進文化都是與時俱進的文化,都注入著時代的精神、時代的活力、時代的內容,時代的審美要求和審美情趣,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傾聽一首樂曲,欣賞一幅書畫,閱讀一部小說,就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歷史時代。先進文化直接反映先進的經濟、政治,任何經濟、政治都有鮮明的時代性。先進文化是一種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的文化。要面向世界,就要開放;要面向未來,就要有相對的前瞻性、導向性和方向性。因而先進文化必須具有鮮明時代性和前瞻性的特徵。
(四)具有與廣大人民民眾利益緊密聯繫的特徵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廣大民眾的文化素質是其他領域進步的基礎,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保證。人民民眾創造文化,也必須要享受與之相應的文化。先進文化必須要反映人民民眾的理想願望和審美要求,必須要代表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必須要滿足廣大人民民眾的不斷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必須對人民民眾有陶冶、教育和愉悅作用。如果脫離了人民民眾的文化而成為少數人的貴族文化,那就不是保障人民民眾利益的先進文化,就個能形成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所以,先進文化具有與廣大人民民眾利益緊密聯繫的特徵,是凝聚和鼓勵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五)具有博採古今中外的容納性特徵先進文化有其博大的胸懷,是一種海納百川,博採古今中外,廣集世間百家的文化。先進文化有著對其他文化慷慨吸收、鑑別採納的特點。先進文化的寬容特徵在歷史上曾多次出現。中國唐代的文化、古希臘羅馬的文化都具有這種特徵,古羅馬文明源於歐洲、北非及小亞細亞文化,後來向世界敞開大門,以至羅馬人後來強大到把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中國唐朝時代具備對域外文化取捨由之的從容,使得長安城成了世界文化博物館,造就了人類歷史上光輝的一頁。因而兼容並蓄的文化除了能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外也帶來國家的強大。在全球化時代,先進文化更應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我們當代的先進文化不僅要珍惜、繼承和發展中國古代的優秀文化,還要吸收和借鑑世界各國的古代和現代文化的先進成果,要“大膽拿來”,“為我所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中國文化只有著眼於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前沿,兼容並蓄,才能在資訊時代、在全球化時代表現出獨特的生命力,才能成為凝聚全世界華人的精神財富和維護國家統一的牢固壁壘,才能“把億萬人民緊緊地吸引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因而,在對待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方面,我們應當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遵循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原則,用與現代化相適合的時代精神來審視歷史文化傳統,經過認真科學的分析,嚴格審慎的過濾,使優秀傳統文化熔鑄到時代精神中去,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堅決批判和清除阻礙先進文化建設的舊的觀念和意識。在繼承傳統時,要採取慎重的態度,既不一概否認傳統,防止背離優秀的傳統;又不完全接受傳統,防止成為傳統的奴隸。在對待西方文化方面,我們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積仍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博採各國文化之長,包括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文化成果,以建設真正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包容所有文化之精華的中國先進文化。把對外來文化的主動引進吸收與積極防範抵禦兩個方面有機地統一起來,發展中國的先進文化,不能離開世界文明發展的大道。
無論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還是有益的外來文化,都是中國先進文化建設的“流”而不是“源”。中國先進文化植根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它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的基本特徵,又對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起巨大促進作用。中國先進文化建設的源泉,是億萬人民民眾的偉大實踐,人民民眾不反是創造物質財富的主體,也是創造精神財富的主體。正是實踐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課題,實踐中產生出來的新的文化需要,實踐中湧現出來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現象,給先進文化的建設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前進方向

先進文化企業家先進文化企業家

有人說,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就是大國文明的方向。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認識,因大國在當今世界並非只有一個或一種,按“三個世界”理論劃分,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大國,這些不同大國之間的文明方向並不是一致的。那么能否說超級大國的文明方向就是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呢?同樣不妥,因為超級大國所說的文明與我們理解的文明有天壤之別。如果以制度而論,不同制度國家的文明方向根本上不同。所以,準確地說,人類文明的方向才是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而人類文明的方向就是社會發展規律指出的方向。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堅持和鞏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當代最科學、最先進、最革命的理論,它既以先進文化為基礎,又是一切先進文化的旗幟。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也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寶貴結晶和偉大代表。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當前最根本的就是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文化建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同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統一起來,進一步明確了先進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文化發展開拓了廣闊天地。只有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才能有效抵制和消除各種落後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響,保證文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才能創造性地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無論推進文化建設,還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無論發展文化事業,還是發展文化產業,都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制定和實施符合發展先進文化要求的方針政策。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文化發展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弘揚主鏇律、提倡多樣化。堅持用科學態度對待民族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既繼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既立足本國又大膽吸收世界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全盤西化。堅持重在建設,正確處理文化領域的矛盾和問題,保護和發揮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把文化發展的著力點放在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堅持抓好隊伍建設,引導文化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民眾,為人民奉獻更多無愧於時代的精神文化產品。
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在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的同時,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要通過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強教育和管理,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對人們的侵蝕,逐步縮小和剔除它們藉以滋生的土壤。

社會地位

長期以來,占統治地位的觀念是先進文化從屬於經濟、從屬於政治,因而多年來一直處於從屬地位。這種觀念已經滯後,其一,文化生產者———知識分子已經不再處於從屬地位,他們是“工人階級中的一部分”,其二,相對於傳統文化而言,先進的文化,特別是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已處於與政治、經濟同等重要的地位。

服務對象

先進文化傳播先進文化傳播

市場經濟條件下,先進文化著眼的服務對象是誰?有的主張為納稅人服務,有的主張為富裕階層服務,有的主張為文化工作者自身服務。這都不能說服務對象錯了,但是,我們應該明確的是先進文化有沒有主要的服務對象?按照我國主要矛盾的觀點,先進文化應滿足的是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其服務對象應是人民大眾。因此,從廣泛的意義上說,屬於人民範疇的各個階級、階層都是先進文化的服務對象。但是,人民中的最大多數的需要更是我們的關注點。

重要意義

先進文化建設可以為執政黨打造堅實的精神基礎,可以增強國家和民族的競爭力。其一,先進文化對弘揚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有著極大的激勵和促進作用。世界上每一個成熟的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有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個性,而這特有的文化就成為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了刻苦耐勞、勤儉持家、不畏強暴等民族性格和愛國主義精神,在歷史上對於中華民族的發展、進步、穩定和統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樣離不開先進文化的凝聚和激勵作用。其二,先進文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先進文化可以使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激勵人們團結一致,克服困難,爭取各項事業取得更大勝利。其三,先進文化是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深層支撐,也是中國共產黨夯實執政基礎、鞏固執政地位的核心內容。只有準確把握先進文化的發展規律,不斷在執政實踐中提高發展先進文化的本領和能力,才能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才能滿足人民民眾對先進文化的需求,夯實執政的文化基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