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睢豆

充睢豆

充睢豆:枯燥種子詳呈圓柱形而稍扁,長5~7毫米,直徑約3毫米,種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澀,微有光澤,種臍線形,紅色,約為齊長的2/3,兩頭凹陷成一縱溝,傾向一端,反面有一條不顯明的棱脊。量堅硬,不易立碎,除往種皮,可睹兩瓣乳白色與仁。氣微,嚼之有豆腥味。以身做,顆粒豐滿,色赤紅收暗者為好。 藥材以充睢豆質量為佳,但貨流未幾,漸為赤豆所取代。

基本信息

基本形態

充睢豆,葉柄長8~16厘米;托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小葉3枚,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三角形或近圓形,全緣或具3淺裂,兩面均無毛,僅葉脈上有疏毛,紙質,脈3出,具柄。總狀花序腋生,小花多枚,小花柄極短;小苞2枚,披針狀線形,長約5毫米,具毛;花萼短鍾狀,萼齒5;花冠蝶形,黃色,旗瓣腎形,頂面中心微凹,基部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漸窄的爪,龍骨瓣窄長,有角狀崛起;雌蕊10,兩體,花葯小;子房上位,稀被短硬柱線形。莢果線狀扁圓柱形;種子6~10枚,暗紫色,長圓形,兩端圓,有直而凹陷的種臍。花期5~8月。果期8~9月。
栽培或家生。散布廣東、廣西、江西及上郊區等地。
赤豆,又實:紅飯豆(《增訂偽藥條辨》)。
一年生豎立草本,高30~90厘米。莖上有硬毛。3出複葉;托葉線形,被白色長柔毛;小葉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5~10厘米,寬3.5~7厘米,先端欠尖或漸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圓形,全緣或極淺3裂,兩面被親長毛。花2~6朵,著生與腋生的總花梗底端;蝶形花,形與上種雷同;莢果扁圓筒狀,與種子間收縮,無毛;種子6~10粒,暗白色,矩圓形,兩端截形或圓形,種臍不凹。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國各地廣為栽培。
以上兩種植物的葉(充睢豆葉)、花(充睢豆花)及收芽的種子(充睢芽菜)亦求藥用,各略專條。
【採集】夏、秋分批採摘幼稚莢因,曬乾,挨出類子,除來純量,再曬做。

藥用價值

充睢豆:枯燥種子詳呈圓柱形而稍扁,長5~7毫米,直徑約3毫米,種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澀,微有光澤,種臍線形,紅色,約為齊長的2/3,兩頭凹陷成一縱溝,傾向一端,反面有一條不顯明的棱脊。量堅硬,不易立碎,除往種皮,可睹兩瓣乳白色與仁。氣微,嚼之有腥味。以身做,顆粒豐滿,色赤紅收暗者為好。
藥材以充睢豆質量為佳,但貨流未幾,漸為赤豆所取代。
成分含量
每百克露蛋白量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物58克、粗纖維4.9克、灰分3.3克、鈣67毫克、磷305毫克、鐵5.2毫克、硫胺葷0.31毫克、核黃葷0.11毫克、僧克酸2.7毫克。
【性味】
甘酸,平。
①《攝生要集》:"味甘,溫。"
②《別錄》:"甘酸,平,無毒。"
③《千金?食治》:"甘淡,平,無毒。"
④《食性本草》:"微寒。"
⑤《湯液本草》:"氣溫,味辛甘酸,無毒。"
【回經】入心、小腸經。
①《雷公炮造藥性解》:"入心經。"
②《原草新編》:"進脾經。"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陰、太陽經。"
④《原草再新》:"進口、肺兩經。"
【過用主治】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治坍腫,腳氣,黃疸,瀉痢,便血,癰腫。
①《本經》:"主下水,排癰腫膿血。"
②《別錄》:"主寒熱,熱中,消渴,止鼓,利小便,吐逆,兵?,下脹謙。"
③《藥性論》:"消熱毒癰腫,散好血、不盡、煩滿。治坍腫皮肌脹滿;搗薄塗癰腫上;主小兒急黃、爛瘡,取汁令洗之;能令人好食;末取雞子白調塗熱毒癰腫;通氣,健脾胃。"
④《食療本草》:"和鯉魚爛煮食之,甚治足氣及大背水腫;散氣,來閉節煩暖,令己口孔啟,止小即數;綠赤者,並可食。暴本後氣謙沒有能食,煮一頓服之。"
⑤《蜀本草》:"病酒熱,飲汁。"
⑥《食性本草》;"堅筋骨,療水氣,解小麥熱毒。"
⑦《日華子原草》:"赤豆粉,亂煩,解暖毒,排膿,補血脈。"
⑧《目綱》:"辟溫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
⑨《本草再新》:"清熱和血,本水通經,闊腸理氣。"
【用法取用質】內服:煎湯,0.3~1兩;或入散劑。外用:生研調敷。
【宜忌】①陶弘景:"性逐津液,暫食令己單調。"
②《食性本草》:"暫食瘦人。"
③《隨作居飲食譜》:"蛇咬者百日內忌之。"
【選方】①治坍腫立坐不得,頭面身材悉腫:桑枝焚灰、淋汁,煮充睢豆空心食令鼓,餓便食絕,不得吃飯。(《梅師集驗方》)
②治兵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乾,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補缺肘前方》)
③治坍腫自腳止,入腹則宰人:充睢豆一升,煮令極爛,取汁四、五升,溫漬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純食。(《獨止方》)
④治腳氣:充睢豆五合,葫一頭,生薑一分(並立碎),商陸根一條(切)。同水煮,豆爛湯成,適冷溫,去葫等,細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絕。(《本草圖經》)
⑤治腳氣氣急,大小即滑,通身腫,兩足氣脹,變成水者:充睢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銼)二兩,紫蘇莖葉一握(銼,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搗羅為終。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盞煮熟,往豆,與汁兩盞半,入藥終四錢匕,生薑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半,空口溫服,然後擇取豆恣意食,日再。(《聖濟總錄》充睢豆湯)
⑥亂傷冷瘀暖正在里,身必黃:麻黃二兩(往節),連軺二兩,充睢豆一升,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大棗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薑兩兩(切),甘草二兩(炙)。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來上沫,繳諸藥,煮與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絕。(《傷冷論》麻黃連軺充睢豆湯)
⑦治急黃賞甄金色:充睢豆一兩,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陸臭一錢,青布五寸(焚灰),麝臭一錢(細研)。上藥搗細羅為散,皆研令勻。每服沒有計時分,以渾粥飲調下一錢;若用少許吹鼻中,該下黃水。(《聖惠方》充睢豆散)
⑧治腸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甘酒五升,煮豆熟,出乾,復繳清酒中如何有效減肥,候酒盡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前方》)
⑨治熱毒下血,或因食熱物動員:充睢豆杵末,水調下方寸匕。(《梅師集驗方》)
⑩治疽始做: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⑾治大小腸癰,濕熱氣滯瘀凝所致:充睢豆、薏苡仁、防人、甘草,煎湯服。(《瘍科捷徑》赤豆薏苡湯)
⑿治小兒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癢或腫:充睢豆二升。末之,雞子白和如薄泥敷之,乾則易。一切丹並用彼方。(《千金方》)
⒀治腮頰熱腫:充睢豆末和蜜塗之,或加芙蓉葉末。(《綱目》)
⒁治小兒沉舌:充睢豆末,醋和塗舌上。(《千金方》)
⒂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攪取汁飲。(《肘前方》)
⒃下乳汁:煮充睢豆取汁飲。(《產書方》)
⒄治夫人吹奶:充睢豆酒研,溫服,以滓敷之。(《夫人良方補遺》)
⒅亂威嚴瘙癮疹:充睢豆、荊芥穗等分,為終,雞子渾調塗之。(《目綱》)
⒆治食陸畜肉中毒:燒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臨床利用】①治療淌止性腮腺炎
與充睢豆50~70粒研成細粉,和進溫水、雞蛋渾或者蜜調成密糊狀,攤正在布上,敷與患處。普通一次便能消腫。醫治7例,均獲後果。
②醫治肝硬化背水
取充睢豆1斤,活鯉魚1條(沉1斤以上),同擱鍋內,加水2000~3000毫升清燉,至充睢豆爛透為止。將充睢豆、魚和湯分數次服下。逐日或隔日1劑。持續服用,以愈為止。治療2例,服後尿質增添,腹圍減小,精力良好,無不良反映。
【紅豆(赤豆)的藥用功效】
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等,可醫治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等症。

食用

將紅豆和鯉魚煮湯食用,對與水腫、腳氣、小便難題等止食療做用,還能治療肝硬化、肝腹水,補體虛;紅豆與冬瓜同煮後的湯汁是解全身水腫的食療好品;紅豆取扁豆、薏苡仁同煮可治療腹瀉。另外,紅豆還可與中藥同用,如紅豆配以連翹和該回煎湯,可治療肝膿腫;紅豆配以蒲公英、甘草煎湯可治療腸痛等。紅豆的養分成分與綠豆相近,在某些成分上以至超功了綠豆。因而,少食紅豆對身材大有裨益。
套用紅豆減肥的詳細步驟:
1.購來紅豆也鳴小豆赤豆充睢豆不同處所的喊法不一樣的
2.泡紅豆24小時
3.煮紅豆最好沙鍋但是人用的是高壓鍋比擬速煮熟最佳成豆沙沙鍋是2個半小時高壓鍋10分鐘,然後便能夠吃了。
臭港也出了一類紅豆減肥法,有興致的能夠嘗嘗。
資料:
紅豆200克、舊皮5克、鹽少許
詳細做法:
先把紅豆浸泡半個小時 參加煮滾的500cc淨水中 煮30分鐘右右要把紅豆煮熟便對與了 然後熄火。 用熱水把舊皮浸軟 待紅豆煮熟熄火後 就把舊皮擱入白豆湯中 上掀悶非常鍾 之後加上一面鹽便能夠了。逐日餐後飲用 至少吃兩個禮拜。
紅豆減肥法合適各種春秋段減肥,並且合適男女減肥,是一種相對平安無反作用的減肥方式,趕緊試一下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