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法僧

元法僧,魏氏之支屬也。其始祖道武帝。父鍾葵,江陽王。法僧仕魏,歷光祿大夫,後為使持節、都督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鎮彭城。普通五年,魏室大亂,法僧遂據鎮稱帝.

人物簡介

元法僧(454—536)是北魏宗室,任徐州刺史,525年正月據徐州反魏稱帝,國號“宋”,年號“天啟”,都城徐州,迫於朝廷軍事壓力,稱帝僅半個月即投降了南梁,備受優寵,高壽而終。

人物經歷

皇室宗親

元法僧是北魏皇室的支屬,其父鍾葵被封為江陽王,他的始祖就是大名鼎鼎的北魏開國君主道武帝拓跋珪。元法僧既是皇室宗親,又是封王的兒子,仕途自然是順暢的。他先為太尉行參軍、龍驤將軍,益州刺史,後為使持節、都督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鎮於彭城。

憑藉血統高貴而身居高位的元法僧,根本就沒有什麼政治頭腦與管理才幹,平庸驕橫,貪殘暴虐,喜怒無常,隨意殺戮。他恃權仗勢,一反強龍不壓地頭蛇的常規,在益州刺史任上,將王、賈等豪族子弟及州內士人都強迫入伍從軍,結果得罪了當地豪強,弄得人心患魏,引發了全境大叛反,並且招引南梁趁亂犯境。元法僧派兒子元景隆出兵抵禦梁軍,兩軍大戰於葭萌(治今四川廣元市西南),元景隆大敗,又丟了十餘座城池;梁軍進逼武興(故址在今陝西略陽),嚇得元法僧大白天都城門緊閉,致使行旅不通民怨沸騰。朝廷接到元法僧的告急奏報,只好將有能耐惹亂子卻沒能耐平亂的元法僧調回,另派乾臣傅豎眼接下這份亂攤子。傅豎眼也真了得,三日九戰九勝,轉戰二百餘里,只數日就平定了內亂,趕跑了梁軍,穩固住了益州。元法僧回到朝廷,並沒有受到責罰,反而被任命為光祿大夫,沒多久,又被深為胡太后寵信的權臣元叉舉薦為安東將軍、徐州刺史,又成為坐鎮一方、獨當一面的大員了。

謀反自立

當時的北魏孝明帝元詡年方六歲,其母胡太后臨朝稱制。這個胡太后可比她的前輩馮太后差出好遠,她雖然有頭腦,善理政,只是太過荒淫奢靡,穢名播揚,幾年下來,弄得朝綱紊亂,皇室內亂,鎮將叛亂,流民起亂,反正是天下大亂,一塌糊塗。

元法僧素向黨附權臣元叉,後來見元叉專權擅政,驕橫剛愎,恣意妄為,鬧得越來越不像樣子,料定他肯定不會長久,懼怕到時殃及自己;再加上看到朝廷混亂,四處叛亂,遂暗暗滋生了二心,陰圖謀逆自立。正趕上朝廷派中書舍人張文伯出使徐州,來到了彭城。元法僧就想拉他一同舉事謀反,遂試探他說:“我打算與你一起去危就安,你能跟著我共同起事嗎?”張文伯鐵骨錚錚地回答說:“我寧可去死,也不能棄忠義而附叛逆啊!”氣得元法僧一刀就把他給殺了。元法僧見自己一怒殺了朝廷來使,反狀已露,再想收手也不可能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於是誅除異己,掃除障礙,殺了行台高諒,據彭城而反。梁普通六年(525)正月十五,七十二歲的元法僧在彭城自稱天子,國號為“宋”,改元“天啟”,將幾個兒子都封了王爵;同時部署將帥,調集兵馬,作戰守之備。朝廷見宗室元法僧自家人起亂,殺害使臣,剪除異己,僭號稱帝,哪能容忍?當即詔令安樂王元鑒率領大軍氣勢洶洶殺奔徐州,討伐他這個皇室叛逆。

降梁享尊榮

有野心而乏實力的元法僧萬沒料到朝廷會這么快就調派大軍前來征剿他,眼見得朝廷的征討大軍即將兵臨城下,一下子慌了手腳,自知不敵,也顧不得什麼“帝位”了,保住老命要緊,趕忙派他的兒子元景仲到南梁請降,願為附庸。徐州轄七郡二十四縣,據魯、豫、皖、蘇要衝,歷來是軍事重鎮,正欲北圖的梁武帝見天上掉下個大餡餅,當然高興,趕忙派遣散騎常侍朱異出使徐州加以撫慰;同時任命歸降的原魏宗室元略為大都督,會同將軍陳慶之等人率軍前去援應元法僧。

援應的梁軍未到,魏徐州安東府長史元顯和卻率先起兵討逆,引軍殺來了。元法僧見下屬起兵來討,忙率軍出戰,打敗了王師,擒獲了元顯和。按宗室輩分來論,元法僧是元顯和的叔祖,他素知顯和是青年才俊,忠義有才幹,頗具宰輔的器識,便想拉他入伙輔佐自己。元法僧親熱地拉住顯和的手,熱情地邀他與自己同坐,元顯和拒不領情,指斥他說:“我與阿翁都出身皇家,是國家的柱石,如今你卻拿著國土叛投外邦,你就不怕良史直書你的罪惡嗎?”元法僧還想慰撫拉攏他,元顯和明白告訴他:“我寧可死而為忠義鬼,也不願生而為叛逆臣!”正氣凜然的一席話,羞臊得元法僧的老臉一赤一白的,惱羞成怒的他下令將顯和推出斬首。顯和神情自若,引頸就刑。魏安樂王元鑒率大軍逼近彭城,與元略率領的援應梁軍遭遇,雙方在城南展開大戰,元略大敗,僅領著數十騎跑進了彭城。元鑒一鼓而勝,不免驕傲輕敵,疏於戒備,被元法僧鑽了空子,偷襲得手,大破魏軍,元鑒單騎逃脫。月底,元法僧接受南梁武帝的任命,被授為侍中、司空,封始安郡公,食邑五千戶。元法僧雖然僥倖得勝,但還是怕北魏朝廷饒不過自己,就上書梁武帝,請求入朝。三月,梁武帝派遣其子豫章王蕭綜入守彭城,召元法僧赴京城建康。元法僧遂驅迫彭城吏民萬餘人隨之南渡,並將戍守彭城的三千多將士額頭打上印記,充做奴僕,亦逼迫南下了。元法僧到了建康,梁武帝對他是甚加優寵,賞賜他甲第、女樂以及金銀綢緞,前後數次,不可勝數。同為北魏宗室和降臣的元略,極為憎惡元法僧的人品,同他說話,未曾笑過。梁武帝倒是對元法僧恩寵日隆,不久,封他為宋王,晉位太尉。大通中四年(532)二月,梁武帝見北魏亂得厲害,就想從中漁利,扶持個傀儡政府,因為元法僧是北魏宗室,就立他為東魏王,打算讓他回到北方,占塊地盤,建立政權;後見無隙可乘,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更加厚待他,仍授使持節、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後征為侍中、太尉、領軍師將軍。元法僧壽命挺長,八十三歲卒,謚為“襄厲王”。

歷史記載

元法僧,魏氏之支屬也。其始祖道武帝。父鍾葵,江陽王。法僧仕魏,歷光祿大夫,後為使持節、都督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鎮彭城。普通五年,魏室大亂,法僧遂據鎮稱帝,誅鋤異己,立諸子為王,部署將帥,欲議匡復。既而魏亂稍定,將討法僧。法僧懼,乃遣使歸款,請為附庸,高祖許焉,授侍中、司空,封始安郡公,邑五千戶。及魏軍既逼,法僧請還朝,高祖遣中書舍人朱異迎之。既至,甚加優寵。時方事招攜,撫悅降附,賜法僧甲第女樂及金帛,前後不可勝數。法僧以在魏之日,久處疆埸之任,每因寇掠,殺戮甚多,求兵自衛,詔給甲仗百人,出入禁闥。大通二年,加冠軍將軍。中大通元年,轉車騎將軍。四年,進太尉,領金紫光祿。其年,立為東魏主,不行,仍授使持節、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郢州刺史。大同二年,征為侍中、太尉,領軍師將軍,薨,時年八十三。二子景隆、景仲,普通中隨法僧入朝。

景隆封沌陽縣公,邑千戶,出為持節、都督廣、越、交、桂等十三州諸軍事、平南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中大通三年,征侍中、安右將軍。四年,為征北將軍、徐州刺史,封彭城王,不行,俄除侍中、度支尚書。太清初,又為使持節、都督廣、越、交、桂等十三州諸軍事、征南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行至雷首,遇疾卒,時年五十八。

景仲封枝江縣公,邑千戶,拜侍中、右衛將軍。大通三年,增封,並前為二千戶,仍賜女樂一部。出為持節、都督廣、越等十三州諸軍事、宣惠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大同中,征侍中、左衛將軍。兄景隆後為廣州刺史。侯景作亂,以景仲元氏之族,遣信誘之,許奉為主。景仲乃舉兵,將下應景。會西江督護陳霸先與成州刺史王懷明等起兵攻之,霸先徇其眾曰:“朝廷以元景仲與賊連從,謀危社稷,今使曲江公勃為刺史,鎮撫此州。”眾聞之,皆棄甲而散,景仲乃自縊而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