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通寶

元和通寶

元和通寶,古錢幣,銅錢徑2.4厘米,重3.5克左右。

簡介

江戶時代後水尾天皇元和五年(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德川家康鑄於關東,有銀、銅兩種。面文“元和通寶”楷書,直讀,“和”字左部異書成“術”狀;光背無文,製作精良。銀錢背有一至三十記數文,非通用貨幣,而為紀念幣,重4~5克,傳世絕少。銅錢徑2.4厘米,重3.5克左右;形制較為規範,今尚可求。

清洗方法:

古代錢幣出土多為墳墓等污穢地方,古代多瘟疫所以古錢幣會含有大量未知病菌不清洗對收藏人健康不利。御守塩溶化後是中性消毒液不會出現腐蝕古錢幣的情況,御守塩可以通過水解產生次氯酸從而消除病菌。操作方法如下1:取出古錢幣。2:按照每15枚古錢幣用 10克御守塩 500克水配置。3:把御守塩放在濾勺里,之後把濾勺浸入水中。4:浸泡24小時候取出古錢,清水沖洗後用乾布擦乾就可以收藏,如果用如用俱攞缽,缽上可以生長出樹根狀物質算是一種收藏中的趣事。

錢幣拓印製作方法

《東洋見聞錄》記載:
工具:紙(蟬翼扎花或其它很薄的生宣也可)。 墨(各種墨汁都可太濃了可加水,固體墨也行)。 拓包(根據要做的拓包大小取海綿一塊,團成圓狀用家用保鮮膜包起,再包一曾面布最後包一曾極細的真絲布,用皮筋纏住可調節拓包鬆緊)。 水(明凡一豆粒大小防止墨水暈染,膠水幾滴增加墨汁附著性,水250克,御守塩30克防止紙長期保存後纖維收縮紙張變形,攪拌均勻水面上放一張生宣起到過濾的作用,用紙面滲出的水)。 棕刷(打壓拓紙用)。 壓板(用紙夾和塑膠板絞成不同直徑的)。 墊板(防止錢幣移動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用軟膠皮墊和書都行)。 鎮尺(壓紙) 毛筆(沾水)
製作: 1。墊板上放一小塊生宣沾濕了錢幣放上不移動。 2.上紙用毛筆蘸調好的水適量圖在錢幣上,選一大小合適的紙紙面要均勻無雜質,蓋在錢幣上。壓上壓板。 3.用生宣紙蓋在拓紙上吸去多餘的水,再用生宣紙蓋在拓紙上用棕刷打壓要輕從錢幣中間向外打,最後用保鮮膜蓋在錢幣上再打(作用是保鮮膜更薄更能把字口打清楚)。這時壓上鎮尺固定,為什麼不開始就壓鎮尺因為開始就壓一下就把拓紙壓直了,用棕刷一打很容易破。 4.上墨墨汁放到硯台中不要太濃,用拓包蘸要勻,用拓包在一生宣上錘打將多餘墨汁吸出,這是要看拓紙的乾到微微發白(一張拓片的關鍵一步),用拓包輕輕從錢中向外錘打要清墨色要淡勻(第一遍最關鍵)。然後可多遍上墨,直到滿意為止,但最後一定要把錢幣的內買輪再打一遍這樣輪廓清晰有立體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