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是2000年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簡介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
片斷:

心學成聖論與儒家革命精神

儒家革命精神發展史的下一個重要環節並非是新一輪革命論說的出現,而是儒教革命精神氣質的臻進,這種氣質變化本身就是革命性的:陸王心學促成儒家革命精神的個體轉化,法聖王變為當聖王、法聖人變為做聖人,公羊家一路革命精神論在精神氣質上得到重大推進。公羊家革命論的核心是“素王”論,“素王”受命於天,成為聖人,關鍵在於有聖心,即以先知先覺之心承天子之道——堯舜之道。“素王”論因此已蘊含著儒家革命心性論:“革命者,必先正己而後能正人。故不先自正者,春秋譏之。”但公羊、緯書的素王只是唯一“素王”,即孔子;在陸王心學的思想中,“素王”成為心性論的“素王”,人人只要明心見性,就可成為“素王”,因而革命精神的聖人正義論在心性義學上得到加強。

心學成聖論的第一要義是人人可成聖人:通過立大志。直訴心性,與天相通,天地萬物備於我,就可成為先知先覺。如前所述,先知先覺原是孟子用於描述伊尹和孔子的,如今用於“我”,“我”即“孔子”、“伊尹”式的聖人,就成為儒家的人生律令。陸九淵的“人孰無心,道不外索”的思想具有的革命性,正在於把道置於儒者個體的“我”心,使聖人的歷史性(孔子)轉化為個體的現在性。不是我心據於道,而是道據於我心;不是我心效法聖人,而是聖人出於我心:

道未有外乎其心者,自可欲之善,至於大而化之聖,聖而不可知之神,皆吾心也。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千萬世之前,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萬世之後,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東南西北海有聖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今文家革命論中,因孔子與天道(公羊傳、春秋緯、孝經緯)的特殊關係,包含唯有孔子為聖人的思想。象山心性論突破了孔子聖人的歷史規定性和唯一性,則人人可成聖人,人人可以自居為“素王”。這一革命性的內在化轉變,僅由“心即理”這簡潔的思想就達成了。

接下來就必然形成內在革命論——明心見性成聖人,這是心學成聖論的第二要義。可當聖人與成聖人還不是一回事,成聖人需要內在的革命功夫,即通過修身成為先知先覺。孔子是“天縱之聖”,象山的放心成聖改造了聖人的生成結構——自成之聖,難道還算不上一場內在革命?

成聖當然得以先聖典範為祈向,中國古代思想中的聖人觀念雖然蕪雜,但儒家的聖人理想還是明確的。依我夏蟲之見,屬今文學的韓詩家韓嬰述儒家聖人之心頗為全面:

孔子抱聖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域,逍遙乎無形之鄉,倚天理,觀人情,明終始,知得失。故興仁義,厭世利,以持之。於時周室微,王道絕,諸侯力政,強劫弱,眾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紀綱,禮儀廢壞,人倫不理。於是孔子自東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

聖人之心不是抽象的,而是歷史具體的文化蘊涵。不同的宗教聖人之心的文化蘊涵自然不同。舉例來說,宗教都講濟世救人,但如何濟,靠什麼救,不同的宗教大有差別。因此,必須考究聖人之心歷史具體的文化蘊涵。基督教的聖人原貌在耶穌基督,此聖人之心的文化蘊涵源於其天父舉一而盡全功的救思行動,度藏於四福音書;猶太教的聖人原貌在摩西,此聖人之心的文化蘊涵源於猶太民族的歷史,庋藏於五經書;儒教的聖人原貌在禹湯文武周公和孔子,此請聖人之心的文化蘊涵源於華夏民族形成的三代歷史,度藏於儒家要經。不讀四福音書,無從知耶穌基督的聖人之心,不讀摩西五經,無從知摩西的聖人之心。儒教如何?

子張問曰:“聖人受命,必受諸天,而《書》雲‘受終於文祖’,何也?”孔子曰:“受命於天者,湯武是也;受命於人者,舜、禹是也。夫不讀《詩》、《書》、《易》、《春秋》,則不知聖人之心,又無以別堯、舜之禪,湯、武之伐也。”

儒教的聖人之心精神是由什麼要素構成的?按韓嬰指引,可歸納要素有三:一、明心見天理(自然之法則);二、濟世救民(“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三、保三代文教之制的擔當。從韓嬰對聖人之心的描述看,這三要素是統一體,成聖人就要在精神上稟有這三重精神質料。儒家心性之學的修身論絕非如某些現代儒生所說,僅有第一個層面。一些漢語神學家喜歡將儒家心學與路德思想視為同道,實在搞錯,就因為沒有看到心性論中的後兩個層面。白虎通宗教會議擬定的儒教“國憲”中論聖人四章,開首述明:“聖人者何?聖者,通也,道也,聲也。道無所不通,明無所不照,聞聲知情,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時合序,鬼神合吉凶。”隨後就列舉禹湯文武周公諸聖人,舉其事功。因而,聖人與天地通的含義是有具體規定的,絕非抽象的形上學。韓愈(原道篇)有言,“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此為“吾國文化史最有關係之文字”(陳寅恪語)。禹湯文武周公諸聖人的事功在於“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和保三代文教之制的擔當,此為儒家聖人與天地通的具體含義。枵腹空談性理,不談濟世救民和保三代文教之制的擔當,的確未得儒家聖人之心要領。

目錄:

基督教是現代中國革命的精神之源?

從毛澤東的學歷說起

現代儒家革命論與華夏國家制度的正當性危機

《易傳》湯武革命論及其釋義學

漢代今文家的“素王”革命論

心學成聖論與儒家革命精神

現代性語境中中西革命觀的相互格義

餘論:革命權利與聖人正義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