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附翼》

《傷寒附翼》

傷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本書專論《傷寒論》方,解釋方義及使用法頗精,是結合病因、病理及脈證加以闡述的。

基本信息

簡介

《傷寒附翼》《傷寒附翼》

《傷寒附翼》傷寒著作。二卷。·柯琴撰。本書專論《傷寒論》方,解釋方義及使用法頗精,是結合病因、病理及脈證加以闡述的。可供研究《傷寒論》方劑的參考。現存康熙等多種清刻本、1931年千頃堂石印本及《傷寒來蘇集》本。

作者

柯琴,字韻伯,號似峰,生於清代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卒於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享年74歲。慈谿(今餘姚市)人。好學博聞,工詩文,科舉失利,焚書棄舉子業。柯氏慮醫道日晦,乃矢志於岐黃之學。游京師,而無所遇,過吳門,聞葉桂之醫名頗盛,因棲息虞山(今江蘇常熟市),閉門誦讀,不顯醫名,深入研究《內經》 《傷寒》 ,著《內經合壁》 (已佚)一書。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著《傷寒論注》四卷,貫徹了“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不專為傷寒一科”的思想。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年),又著《傷寒論翼》二卷,再次強調:“傷寒、雜病治無二理,鹹歸六經之節制”。爾後,還著有《傷寒附翼》二卷, 《傷寒晰疑》四卷。總合之,而匯為《傷寒來蘇集》 。葉天士曾展卷評曰:“有如是之註疏,實闡先聖不傳之秘。”孫介夫曾贊其書“上下千載,馳騁百家,前無古,後無今,竭志談心,窮晰至理”。

書籍簡介

柯琴根據“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不專為傷寒一科”的基本思想,對《傷寒論》原文逐句加以校正,康熙八年(1669)著成《傷寒論注》。其特點是“以證為主”,各按相關條目歸納類聚,進行疏釋。全書眉目清楚,並有個人見解。確實做到了他在此書《自序》中所說的:“分篇匯論,挈其大綱,詳其細目。證因類聚,方隨附之。倒句訛字,悉為改正。異端邪說,一切辨明。歧伯、仲景之隱旨,發揮本論各條之下。”柯氏為進一步闡述其“傷寒,雜病治無二理,鹹歸六經節制。六經各有傷寒,外傷寒中獨有六經”的觀點,康熙十三年(1674)著成《傷寒論翼》(二卷)。上卷列論傷寒大法,六經正義,合病並病及風寒,溫暑、痙濕等證,後附平脈法;下卷綱領性地敘述六經分證。書末附有制方大法,是一部《傷寒論》的輔助讀物。柯氏還著有《傷寒附翼》(二卷),專論《傷寒》諸方,結合病因、病理和脈證來闡論方義及其套用。是一部研究《傷寒論》方劑的書籍.後來將上述三部著作合編成為一帙,名《傷寒來蘇集》。識者評論此書書:“皆根柢六經治病,推究愈為細密。前人稱為方(有執)、喻(昌)後之集成,良不誣雲”。全書使《傷寒》辨姙論治之法更切實用和易於遵循,是繼元代王好古之後以六經分類歸納某些雜證,並能曲暢典籍奧義的一部著作.故對後世具有相當影響。

目錄

作者:柯琴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卷上
太陽方總論
卷下
陽明方總論
少陽方總論
太陰方總論
少陰方總論
厥陰方總論
六經方餘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