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博物館

傣族博物館,位於北京中華民族園內,傣族博物館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612平方米。

基本信息

傣族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德宏地區,人口約為116萬。傣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亞熱帶的生存環境,使傣族把水看成為孕育萬物的乳汁,生命的血源。所以傣族又被稱為“水的民族”。
傣族居住的地方,被稱之為“孔雀之鄉”。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也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傣族婦女喜歡穿著窄袖短衣和筒裙,把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秀美如畫的瀾滄江、瑞麗江澆灌著傣鄉富饒的土地, 傣族民諺說的好:“泡沫跟著波浪漂,傣家跟著流水走”,“寨前漁,寨後獵,依山傍水把寨立”。傣族地區森林茂密,盛產熱帶水果、奇異花木、名貴藥材,被稱為“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並與寮國、緬甸毗鄰。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村寨寨都有佛寺。傣族同時仍保留信仰萬物有靈和多神崇拜。
傣族人民性格溫和,喜愛歌舞。每當喜慶節日,就敲起鋩鑼,打著象腳鼓,跳起歡快的舞蹈。家喻戶曉的“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代表作。
傣族主要節慶有: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等;
傣族主要舞蹈有:孔雀舞、象腳鼓舞、嘎光(跳鼓舞)、拳舞等;
傣族主要小吃有:香茅草烤魚、火燒乳豬、香竹飯、鳳梨紫米飯、炸牛皮、酸筍煮雞、糯索(年糕)、南泌(醬)。

博物館建築

博物館的室內復原陳列了傣族民居傳統生活,環境按鳳尾竹的傣寨建設。由傣樓民居、曼飛龍塔、傣寺、僧房、大象塔井、孔雀亭、竹橋、寨心、潑水亭、潑水木龍、熱帶竹林等組成。完成展現了傣族村寨的文化和環境風貌。傣族博物館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612平方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