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件儲備定額

備件儲備定額是指以滿足設備維修需要,保證生產和不積壓備件資金,縮短儲備周期為原則而確定備件儲備量的定額。

內容

編製備件儲備定額的原則是:既要保證設備完好,備件儲備合理,又要防止積壓,儘可能節約資金。儲備定額一般包括經常儲備定額、保險儲備定額和季節性儲備定額三個部分。

①經常儲備金額。經常儲備定額是指在前後兩批備件進廠的供應間隔期內,保證生產進行所必須的儲備數量。其計算公式為:

經常儲備定額=(進件間隔天數+備件準備天數)×日平均需要量

公式中的進件間隔天數是指前後兩批備件進廠時間的間隔天數;備件準備天數是指某些備件在使用前需要經過的準備時間。

②保險儲備金額。保險儲備定額是指為了預防在備件供應中可能發生的誤期到貨等不正常情況,保證生產建設繼續進行所必需的儲備數量。其計算公式為:

保險儲備定額=保險儲備天數×日平均需要量

公式中的保險儲備天數一般是按上年實際到貨平均誤期天數決定的。

③季節儲備金額。季節性儲備定額是指某種備件的供應具有季節性影響所必需的儲備數量。其計算公式為:

季節性儲備定額=季節性儲備天數×日平均需要量

分類

①按照儲備單位分為:以實物表示的備件儲備數量定額;以貨幣表示的備件儲備資金定額;以時間概念表示韻備件儲備或周轉天數定額。這三種定額是相互關聯的,可以分射計算,進行綜合考慮和套用,並進行相關分析。

②按儲備定額的綜合程度可分為:單件儲備定額、分類儲備定額和綜合儲備定額。

③按物資儲備的不伺作用可分為:經常儲備定額、保險儲備定額和季節儲備定額。

計算

式中 Q——儲備量;

K——係數,應根據企業的設備管理與維修水平、備件製造能力及製造水平、地區供應及協作條件等確定,條件好的數值較小,反之亦然,取值範圍一般為1.1~1.4;

E——備件擁有量,指本企業所有生產設備上所裝同一種備件的數量。其中自製備件 的擁有量=單台設備裝有的相同自製備件數×同型設備台數,外購備件的擁有量=設備備件卡或說明書等資料中統計的單台數字×同型設備台數;

Z——供應周期,對於自製備件是指從提出申請到成品入庫所需的時間,對於外購備件則是指從提出申請至貨入庫所需的時間;

C——同種單個備件從開始使用到不能使用為止的平均壽命時間,以月計算。

②自製備件最大、最小儲備量和訂貨點的確定。

式中 M——按月計算的備件消耗量;

Z——按月計算的備件供應周期;

G——按月計算的最經濟的加工循環期。

最經濟的加工循環期即為從第一次生產某種備件到第二次生產同一種備件最經濟的時間。

③外購備件儲備定額的確定。外購件儲備定額的計算公式:

Q=KMZ

式中 Q——外購備件的合理儲備定額;

M——外購備件的月平均消耗量;

Z——供應周期(一年訂貨一次為12;半年一次為6;一季一次為3;進口備件為24);

K——係數(一般取1.1~1.4)。

確定

1. 確定備件儲備定額的依據

經常儲備哪些備件取決於備件本身的周期壽命,而確定物資儲備多少,即儲備定額取決於備件的消耗量、本企業的維修能力和物資供應周期。確定備件儲備量定額時,應以滿足設備維修需要、保證生產和不積壓備件資金、縮短儲備周期為原則。因此備件平均使用壽命(C)、供應周期(Z)及備件擁有量(E),是確定備件儲備定額的主要依據,表現物資儲備定額的公式為:

物資儲備定額(D)=係數(K)×備件消耗量(M)×供應周期(Z)

備件消耗量(M)——指在一定時間內同種備件的實際消耗件數,可用一個大修周期的實際平均消耗量來代替理論上的消耗量;

供應周期(Z)——對自製備件是指從提出申請到成品。入庫所需的時間;對外購備件則是指從提出申請至到貨入庫的時聞;

係數(K)——一般取值為1~1.5,根據企業的設備管理與維修水平,備件製造能力及製造水平,地區供應及協作條件等確定;條件好的用小數,條件差的用大數。

2. 確定備件儲備定額應考慮的其他因素

①設備使用連續性的影響。

②設備加工對象的影響。

③關鍵設備的備件、不易購得的備件及有訂貨起點的特殊備件,可適當加大儲備定額。

合理

一個經濟合理的備件儲備定額,必須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①滿足維修的需要;

②具有應付意外變故的能力(在經常使用的儲存量之外,還要有一定的安全儲存量,以應付突發故障和隨機故障);

③不超量儲備,以免積壓資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