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維丹

傅維丹,20世紀30年代,辦過進步刊物《赤潮》和《火炬》。擔任過泉州市僑聯主席、福建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培元中學校董會董事等職。“七七”事變後,三發埠華僑回響陳嘉庚的倡導,成立“三發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第二屆被選為主席。在泗水和新加坡兩地開辦“大華行”,對新華通訊社新加坡分社給予大力支持。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25年隨兄嫂往印尼謀生。先後在工廠、商店做過學徒、店員、出納、會計。在印尼泗水工作時,結識了華僑共產黨員洪雪立洪駿聲,接受革命思想,參加創辦進步刊物《赤潮》,發動僑胞集資在家鄉創辦華岩國小。“七七”事變後,三發埠華僑回響陳嘉庚的倡導,成立“三發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傅維丹任第一屆文書,第二屆被選為主席。還擔任過泉州市僑聯主席、全國僑聯委員、福建省僑聯常委、福建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省六屆政協常委會委員、泉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及華僑大學、培元中學校董會董事等職。
20世紀30年代,辦過進步刊物《赤潮》和《火炬》。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支持祖國抗戰,日軍南侵荷屬東印度時,他在三寶壟秘密宣傳抗日。日本投降後,他和林降祥等人在泗水和新加坡兩地開辦“大華行”,對新華通訊社新加坡分社給予大力支持;並推銷《新華周報》和新民主出版社的書刊。

主要經歷

1951年,傅維丹到印尼椰城與黃周規、鄭楚雲等在雅加達創辦《生活報》,他任《生活報》經理。
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到萬隆參加第一次亞非會議,傅維丹奉命以《黎明報》記者的身份,日夜跟隨,保衛總理的安全。
1956年,宋慶齡副主席訪問印尼,傅維丹跟隨採訪,攝下許多珍貴的鏡頭。
1957年,傅維丹回國定居,初任福州華僑大廈副經理。
1958年,傅維丹擔任福建省華僑投資公司晉江專區辦事處主任,為該公司募得股款四千多萬元,投資於泉州市源和堂、晉江通用機器廠、仙遊糖幫、永春化肥廠、永春天湖山煤礦、同安油廠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