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耳

側耳,一種秋、冬、春廣泛發生於闊葉樹枯乾上的食用菌,為世界上主要人工栽培食用菌之一,屬白蘑(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側耳屬。側耳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可作為中藥用於治腰酸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適。

側耳
Pleurotus ostreatus (Jacg:Fr.)Kummer
又稱北風菌側耳、平菇(福建)、青蘑(黑龍江)、桐子菌(四川)、糙皮側耳。
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直徑5-13cm,白色至灰白色,青灰色,有纖毛,水浸狀,扁半球形,後平展,有後沿,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稍稀,延生,在柄上交織,菌枘側生,短或無,內實,白色,長1-3cm,粗1-2cm,基部常有絨毛。
冬春季在闊葉樹腐林上呈覆瓦狀叢生。
分布在我國河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台灣河南、山西、福建新疆西藏等地區。
可食用,味道鮮美,現人工栽培非常普遍,是重要栽培食菌之一。此菌屬重要的木腐菌,使被浸害木質部分形成絲片白色腐朽。
側耳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即異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等。另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B1、B2和PP,還含有草酸等。抗癌試驗表明,子實體水提取液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是75%,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60%。作為中藥用於治腰酸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適。
此菌除了大量人工栽培子實體外,目前還可利用菌絲體進行深層發酵培養
【別名】北風菌、蚝菌、雜蘑
【來源】真菌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側耳Pleurotus ostreatus (Jacq. ex Fr.) Quel.,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布】生闊葉樹的樹幹上。分布於河北、山西、雲南。
【藥理作用】菌絲體乙醇提取物含17種游離基酸和縮氨酸,濃度很高(蛋氨酸和苯丙氨酸除外),因此可以有效的用作病人的營養品。
【性味歸經】微鹹,溫。
【功能主治】追風,散寒,舒筋,活絡。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