倓虛

倓虛

倓虛(1875—1963),河北寧河人,中國現代佛學家,主要著作有《陰陽妙常說》《金剛經講義》《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等。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倓虛(1875—1963) 法號隆銜,俗名王福庭。河北寧河人。佛教天台宗近世傳人,中國現代佛學家。原青島湛山寺方丈。1917年於河北省淶水縣瓦宅村高明寺出家。不久,在浙江寧波觀宗寺受具足戒,拜天台宗第四十三代傳人諦閒法師為師。

1925年被正式接納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是年代表中國佛教界出席在日本召開的“東亞佛教聯合會”。創建營口楞嚴寺、哈爾濱極樂寺長春般若寺、復興瀋陽般若寺、復興瀋陽永安寺、天津大悲院、西安大興善寺等,在北京彌勒院開辦佛學院並主持北京古剎法源寺。1931年在西安大興善寺任住持並傳戒辦學。1932年到青島創建湛山寺並任住持。1935年創辦湛山寺佛學院。曾到即墨、平度、龍口、煙臺、濟南等地弘法。1949年到廣州主持復興光孝寺,後移錫香港。1950年當選為香港佛教聯合會第一任會長。其後數屆當選均以老病婉辭,集中精力於佛教教育事業。在香港先後創辦了華南佛學院、天台弘法精舍、諦閒大師紀念堂、中華佛教圖書館、青山極樂寺佛教印經處等。他畢生致力于振興佛教,弘揚佛法,主張叢林學院化,學院叢林化,創建叢林、佛學院多處,培養佛學人才廣布海內外。他在僧寺的管理方面, 施行住持十方選賢,任期3年,信徒供養住持的財務歸公有等改革的措施。

主要著作有《陰陽妙常說》《金剛經講義》《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大乘起信論講義》《天台傳佛心印記注釋要》《始終心要義記》《普門品講錄》《影塵回憶錄》《讀書隨筆》《湛山文鈔》《念佛論》《僧璨大師信心名略解》《永嘉玄覺禪師證道略解》等,已出版24種。因其佛學造詣深厚,功德卓著,以他為代表的佛學學派被稱為“湛山學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