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般若寺

長春般若寺位於長春市中心人民廣場東北角,始建於1922年,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是長春市最大的佛教廟宇。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長春般若寺位於長春市中心人民廣場東北角,始建於1922年,占地1.5萬平方米,是長春市最大的佛教寺院,現為吉

長春般若寺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林省和長春市佛教協會所在地。寺院的山門由並列的三座拱門組成,錯落有致,建工精巧。寺內可分為三進院落,分別是彌勒殿、大雄寶殿、西方三聖殿。其中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也是寺內最大的一座建築,外觀莊嚴,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兩側為十八羅漢,四壁飾有彩繪。在大殿後面的兩側有兩座配殿,東配殿是觀世音菩薩殿,西配殿是地藏王菩薩殿。殿後的藏經樓內收藏著大量佛教經典。

長春般若寺長春般若寺坐落於人民廣場東側西長春大街,是長春市最大的佛教寺廟。據史料記載,這座寺廟始建於1922年。寺院的山門為並列的三座拱門組成,門樓翹角飛檐、錯落有致、建工精巧,門側紅牆寫有黃底襯托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個黑色大字,一字占一堵牆面,氣勢恢宏。寺內殿堂聳立,樹木成蔭,蔚為壯觀。進入山門,東有鐘樓西有鼓樓,這兩座建築設計奇特、工藝精巧,遇重要節日,這裡就會鐘鼓齊鳴。正面為天王殿,正殿門上是“大雄寶殿”匾額,殿內正中及兩側分別供奉著栩栩如生的彌勒佛像四大天王腳踏八怪塑像。殿前佇立著一塊漢白玉石碑,記載般若寺建築的始末。殿後塑有護法韋馱菩像。

大雄寶殿建在天王殿後面,是整個廟宇的中心,寶殿外觀莊嚴雄偉,斗拱交錯、檐牙高啄,進入殿內,雕樑畫棟、壁畫重彩,金碧輝煌。

殿內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主,兩側為十八羅漢。殿後供奉觀世音菩薩佛像。再後便是收藏著大量佛教經典的藏經樓。殿前蒼松翠柏、古樹參天,與寶殿紅綠相映,令寶殿顯得格外雄偉壯觀。寺院還建有東西廂房數十間,分別為禪堂、齋堂、起居室等。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來這裡遊覽觀光的人們常達數萬,摩肩接踵,熱鬧非凡。

1922年,長春各界慈善聯合會請哈爾濱極樂寺倓虛法師來這兒講《金剛般若經》,名界人士紛紛捐款獻地,開始修建此廟,由於倓虛法師在這兒講《金剛般若經》,所以由他定名此廟名為“般若寺”。般若寺最初建在西四馬路。當天王殿、大雄寶殿等相繼建成,佛像也塑造完畢,正準備舉行開光典禮時,發生了“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者占領長春後,為了修路,剛建成的寺廟被迫全部拆除。1931年遷到西長春大街現址重建。1932年,澍培法師來到般若寺,接替倓虛法師主持建寺工程。到1936年,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等殿堂相繼完工,並於當年舉行了開光典禮,倓虛法師任首任主持。同年般若寺還舉行了首次傳戒法會,有1300多人受戒,當時在東北佛教界產生很大影響。1934年被命名為“護國般若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般若寺一直是吉林省佛教活動的中心。每逢佛教節日,周圍各地佛教徒雲集寺內,舉行法會等佛事活動。

1986年,澍培法師圓寂後,由徒弟釋成剛任方丈。成剛法師於1981年在南京棲霞山佛學院學習深造,畢業後回般若寺,現任般若寺方丈、吉林省佛教協會會長。 1989年12月,般若寺舉行了澍培法師靈塔落成典禮和超度法會。靈塔為漢白玉質地,塔高3.5米,基座1.8米,四周為蓮花基座,位於般若寺藏經樓後。成剛方丈主持法會,諸山長老及四眾弟子約800人參加。1991年9月7日至22日,吉林省佛教協會在般若寺舉辦了傳戒法會。 般若寺現任住持是成剛法師,山東人,現任吉林省佛教協會會長。

時到今日,般若寺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是長春市最大的佛教廟宇。

整個廟宇進深三層。第一層是彌勒殿,殿內供奉彌勒佛坐像,殿前有一座漢白玉石碑,碑文記載著建廟的詳細經過;第二層是大雄寶殿,這是整個廟宇的中心,也是最大的一座建築;第三層是西方三聖殿,該殿為二層歇山式建築,樓上為藏經樓,樓下供奉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三聖像。西方三聖殿的兩側是大雄寶殿的後院配殿,其中東配殿是觀世音菩薩殿,西配殿是地藏王菩薩殿。與前兩個院落相比,這裡松柏參天。鳥語繞樑,營造出一種古樸、玄遠的宗教氛圍。

西方三聖殿的後院,是般若寺的盡頭,牆外就是紛擾的馬路和街市。這個小院內有三座塔型建築物:前面一座是寺院創建者倓虛法師七十壽辰的紀念幢;後面兩座分別是倓虛和第二代法師澍培的舍利塔。 般若寺自建成以來,就是長春佛教的中心,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佛教寺廟,現為吉林省和長春市佛教協會所在地。 般若寺於2003年初開始修繕,現已有了新的面貌。

般若寺題詩

長春般若寺長春般若寺

尋佛聲

----------邱猛

般若寺里尋佛聲,幾人入佛心坎中。

眾佛盤坐看世事,凡人佛前訴人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