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牛奶的女人

倒牛奶的女人

《倒牛奶的女人》是維米爾單個人物作品中最廣為人知和深受喜愛的一幅。畫中的女傭身材健壯,圍裙有一角塞起,正忙著準備早餐。左邊牆角有一扇窗戶、一隻藤籃和一盞燈掛在一邊,桌上一些食物雜亂地擺放著。在這幅畫中,一種動人的平凡與寧靜之美撲面而來,它直接、單純、有力地表現出了荷蘭人的性格,受到廣泛推崇。

基本信息

名畫檔案

倒牛奶的女人倒牛奶的女人

名 稱:《倒牛奶的女人》

作 者:維米爾

創作時間:1656~1661 年

尺 寸:45.5 × 41cm

類 別:布面油畫

收 藏:荷蘭,霍蘭,國立博物館

創作背景

十七世紀的這個歐洲女子,習慣了待在廚房裡。水壺空了,她去裝滿它。牛奶喝光了,她去擠奶,去市場買。每個早晨都是相似的,因為,一家人每天都要吃飯。時間對於她以一個早晨一個早晨來計算,或者,以一頓飯一頓飯來計算。該做午飯了。該做晚餐了。該為節日大餐作準備了。日復一日,她做著相似的事情,為大同小異的食譜操心。沒有誰比她更敏感於時間的推移,但正因如此,沒有誰比她更麻木於時間的流逝。

維米爾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基本上取材於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淨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他在藝術風格上也別具特色,他的繪畫形體結實、結構精緻,色彩明朗和諧,尤善於表現室內光線和空間感。維米爾的繪畫給人一種真實性,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之外還使人感到一種信仰上的真實感。他的畫光線並不是太多,卻給人以明亮的感覺,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畫中這種平實的情感起到了淨化人類心靈的作用,也可以警醒世人。

作品賞析

17 世紀的荷蘭,出現了一批以描繪靜物、風景和風俗為主的畫家。他們不再專注宏大和高貴的題材,而是把眼光投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或平凡的普通人身上。他們通過精巧的畫筆,把生活中一些瑣屑的場景定格在畫布上,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平凡的美麗。維米爾的《倒牛奶的女人》就是這樣一幅畫。

畫面上描繪了簡陋廚房的一角,早晨的陽光透過窗子照射進來。穿著黃色上衣,繫著藍色圍裙的淳樸婦人正在把陶罐里的牛奶緩緩倒下。她神態平靜、安詳,流露出一種莊重肅穆的神態。鋪著桌布的桌子靜靜地放在那裡,上面還擺放著粗糙的麵包和一個水壺。牆壁上掛著一個竹筐和一個老式的油燈。這裡的一切擺設都是那么平淡無奇,卻讓人感受到一種平凡、樸實中的崇高和美麗。而畫面的逼真,仿佛恍惚中我們穿過時空,回到了荷蘭代爾夫特的那個清晨,看到了這倒牛奶的一幕。整個畫面統一在清馨靜謐的氛圍中,婦人倒著的牛奶似乎永遠都在流著,時間仿佛都停止了,在這透明的寧靜和諧中,人被一種淡泊平靜的東西感動,人的靈魂不自覺中得到了淨化。

畫家有著敏銳和精細的觀察力,運筆細膩,婦人圍裙的一角綰在了上面,圍裙顯出褶皺的線條,紅罐子上的小亮點,甚至桌布磨平的一角都被畫家刻畫得具體、形象。畫面上的光線處理得很柔和,窗外的晨光清清淡淡地照在室內的物體上,自然、平靜。色彩的處理也很到位,婦人衣服的白色、黃色、藍色構成了主色調,三種顏色互相映襯、對比而又調和適中,讓人感到柔和、明快。桌子上黃色的麵包、藍色的檯布、白色的牛奶與婦人衣服的顏色一一對應。整個畫面的色彩和諧而溫暖,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曾有人對畫中麵包上的顆粒光澤進行過研究,想搞明白畫家是怎么描繪得如此逼真的。最後得出結論是這樣的:維米爾先把麵包的黃色顏料塗得很厚,然後又在顏料上塗上一層調色油,讓它們的光澤滲透到凹凸不平的縫隙里,最後又利用他拿手的高光手法,在麵包上點出一些白色和黃色的小圓點。於是就把那種逼真的迷人光澤描繪出來了,也讓我們看到的麵包就像剛剛烘烤出來的一樣。“於細微處見精神”,從這個小插曲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畫家認真、細緻的創作風格。

維米爾的繪畫給人一種真實感,人物和靜物的質感描繪得非常細膩,畫中的光線很清淡,卻給人明亮的感覺。他的靜物畫和風俗畫都相當成功,深受當時人們喜愛。可是,卻被後人長期忘記,直到19 世紀,法國的一位評論家列出了他的作品目錄,並發表了專門研究他的文章後,沉默了兩百多年的維米爾才重新得到了人們的重視。不用很多,通過《倒牛奶的女人》這一幅畫,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他精湛的畫技。

畫家簡介

維米爾(1632~1675),17 世紀荷蘭市民階層所產生的代表性畫家。出生於荷蘭代爾夫特一個小業主家庭。早年曾跟隨倫勃朗的學生法布里杜斯學畫,一直活動在他的故鄉。他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擅長在限定的空間描繪特定的人物,筆法細膩,光影效果處理得精妙。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不是很多,主要有《倒牛奶的女人》、《畫室里的畫家》、《代爾夫特風景》、《持秤女人》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