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扁

倒扁

倒扁:台灣的一種政治運動,目的是迫使陳水扁下台。倒扁是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的簡稱,又稱反貪腐倒扁運動,是於2006年8月10日起,由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在台灣發起的一場政治訴求運動,具體要求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應為其親信及家人相關的諸多弊案負責,並主動下台。

簡介

倒扁倒扁
2006年9月9日起,“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總部”開始號召民眾在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與台北車站廣場等地進行靜坐、遊行等街頭抗爭。一般認為台灣社會在當時陷入空前的政治對立。但由於領導層多為泛綠人士,支持民眾則多泛藍支持者,即媒體稱之“綠頭藍身”現象。在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身陷特別費案並遭貪污起訴,以及陣營內閧引發社會質疑後,活動幾近消聲。

反貪腐運動對陳水扁的傷害比想像中的小,其中原因包括1.帳目不清,加上施明德不顧紅軍民眾謾罵,不事先通知就關起紅衫軍之家鐵門;2.其作為被視為不成熟的反扁運動、反貪腐運動非常明顯優待涉及貪污的泛藍人物。所以此運動可以說是以失敗告終。

這場活動被部分泛綠人士批評為“紅衫軍之亂”或“紅衫軍大亂”,泛藍人士則視之為“柔性起義”。

起因

倒扁倒扁
台灣自2006年開始的“倒扁”風波,愈演愈烈,如今已呈燎原之勢。國民黨親民黨明確支持“倒扁”;李登輝的台聯黨則靜觀其變;一向關心台灣政局的美國則表示台灣的內政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近日四大天王中除游錫堃之外都表示不參加2006年9月16日“挺扁”,陳水扁可謂四面楚歌。

此次“倒扁”是陳水扁執政六年一系列問題的結果。看一下陳水扁的“政績”:2000年5月陳水扁上任;2000年7月巴掌溪事件唐飛辭職;2000年10月宣布停建核四及八四工時爭議;2002年11月推動農漁會信用部改革停頓;2002年12月“立委”選舉民進黨挫敗;2005年10月高雄捷運弊案;2005年12月民進黨選舉大敗;2006年5月接連家庭弊案。陳水扁執政六年來台灣的經濟越來越糟糕,政局越來越腐敗,兩岸關係政策越來越狹窄,他給台灣人民的是沒完沒了的弊政。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陳水扁的一系列作為決定了他必然為台灣人民所不齒。

2006年9月14日陳水扁首度回應倒扁活動,聲稱靜坐非解決問題的途徑,只是凸現訴求的一個方式,在回答一位中學生的來信中,強調尊重司法,符合“國家”體制。那么什麼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何謂尊重司法?何謂符合“國家”體制?你的權力是人民給的,你不正當行使,人民自然有權把它收回來,陳水扁三個字並不代表“國家”,亦不

倒扁倒扁

等於“台灣”。有關人士分析,陳水扁之所以如此堅持,很可能是因為一直自稱律師出身的他很明白,失去了總統豁免權的庇護,他將難免牢獄之災。“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自己種下的苦果,自然由自己品嘗。

台灣問題專家江素惠女士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採訪時稱:2006年9月台灣政局是合縱連橫戰國時代的來臨。除明確表示倒扁的政治力量立場堅定、態度堅決外,呂秀蓮或許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據《聯合報》報導支持其繼任的民眾已達六成;李登輝則靜靜的注視著時局,隨時準備刺出致命的一劍,以凸現其“台獨教父”的地位;陳水扁雖然可以說是困獸猶鬥,但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為了避免牢獄之災,必然奮力一搏,其實力仍不可小覷。究竟鹿死誰手,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倒扁運動

倒扁倒扁
倒扁運動的主旨是反貪污,受到當權派批評為“反台灣”,果然使反貪污的論述產生外延與變遷,以回應關於倒扁運動在兩岸關係上的定位。結果居然正如當權派所預期,變遷中的倒扁論述脈絡,真的回到了在野政黨向來所採取的論述策略,那就是:超越統獨,抗拒中共。

倒扁論述與在野論述發生契合之處首先是,他們都強調自己是超越統獨的,既然超越統獨,自然必須超越長期以來已經被貼上統獨標籤的黨派或政治人物,以及代表統獨的各種政治象徵。這種對統獨的極度不安,導致運動總部嚴禁任何紅色以外會引起聯想的符號,包括國旗這個台獨陣營視為隱喻反台獨的符號。

外省政客的原罪

在野論述看似更積極的反共部分,也已經進一步出現在倒扁的周邊論述中,故曰:如果和平倒扁運動成功,會讓中共不敢壓制台灣民主,甚至還會因此而促進大陸的民主發展。最後這個自詡為民主燈塔的古典姿態,把台灣在大陸所可能有的領導作用加以揭舉。

不論是抗拒中共專制,或是開創大陸民主,都與長期以來國民黨的論述基調相符,簡言之可歸納為“反共燈塔”。到了國民黨淪為在野黨之後,反共燈塔論一度不受青睞,而改以超越統獨為主軸在進行自我定位。等到曾為蔣經國秘書的馬英九崛起之後,反共燈塔論才又再度復出,與超越統獨同為在野黨兩大論述基礎。

反共燈塔與超越統獨原系歷代外省人在台灣的政治定位,所謂外省人的定位,並非只有外省人才會採取,而是泛指反台獨陣營的定位。從新國民黨連線開始,再到新黨,均以中產階級都市政黨自居來超越統獨。親民黨接收了新黨的政治資源之後,改藉在人事上拉攏台獨來凸顯本身超越統獨的定位。

外省政客最敏感的就是自己的原罪,而民進黨向來不遺餘力地質疑,他們超越統獨的訴求隱含了反台獨的北京觀點,導致之前兩次大選中,反台獨陣營在政見上大量吸取民進黨的主張,試圖以中道的姿態來淡化外省人身份帶來的困惑。

“反共燈塔”更是屬於外省論述,無非想像台灣是復興基地,要解救大陸同胞。早期有所謂“經濟學台灣”、“政治學台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都是體會到復興基地無法達成任務之後的調整。新近則強調人權、投資、包裝等屬於全球化範疇的跨主權角色。

外省論述不可或缺的這個面向,其功能是維繫兩岸某種關聯,而且台灣在這個關聯中居於有尊嚴的指導地位,如此既安撫在內戰中敗北的自卑,迴避原罪的質疑,也引誘對大陸疏離感強的台灣人重新產生情感悸動。

倒扁等同反台灣?

親民黨成立以降,到國民黨力圖振興,外省論述採用者的背景日益複雜。他們之中凡是遭到民進黨攻擊的,幾乎千篇一律是被指為中共同路人,則外省論述成為他們用來防禦民進黨的便宜盾牌。但他們用的主要是集中在超越統獨方面,至於反共燈塔則仍然還是以外省人為主在使用,畢竟沒有直接或間接經歷內戰的人,就沒有在大陸掙回面子的心理需要。

現在燈塔論者最積極的,在政壇是馬英九,在民間屬龍應台。其特點在於對現狀的保守態度,亦即總是渴求能從現狀中詮釋出正面的自我定位,粉飾太平,於是躲避了假如反對台獨所可能遭遇的無地自容——台灣並非大陸的燈塔,且因為台獨得志而正與大陸漸行漸遠。

如今,倒扁運動依例被民進黨批評為反台灣。事實上,參加挺扁一方的確千篇一律是台獨,當然台獨卻不一定挺扁,像倒扁台獨就屬於脫離民進黨的台獨。值得觀察的是,在挺扁台獨的攻擊之下,倒扁台獨開始採取外省論述來回應。

質言之,倒扁運動排斥政治,所以沒有統獨論述;倒扁運動為了表達抗拒中共,開始也自詡為大陸的民主燈塔(因此又影射了政治,不過是一種不必對兩岸定位採取任何行動的消極政治)。作為道德訴求的倒扁運動,因而自詡是非政治的現狀運動。如此一來,倒扁論述只能反對陳水扁的個人貪污,而不能反對當前台獨政府的普遍濫權與貪污。

對台獨政府而言,倒扁台獨採用外省論述的含義還有另外兩面:一面是台獨論述本身不能提供反貪污的論述,故挺扁台獨堅稱貪污是不足掛齒的小事;另一面是台獨論述不能理解非政治的現狀論述,因此只能視施明德的超越統獨是反台獨。兩者共同迫使而倒扁台獨只好求助於外省論述。

倒扁倒扁
施明德反體制性格

台獨論述中充滿了對現狀的不齒與排斥,導致對既有體制顛覆或侮蔑的衝動,從而幫反體制的貪污行為解除了道德制約,並在受到挑戰時,立刻聯想到是來自現狀保守勢力的壓制。之前林佳龍在新聞局任職期間非法募款遭揭穿時,正是理直氣壯以遭體制打壓為辯白。可以說,抗拒現狀的傾向帶來對既有體制的否定,間接但有力地鼓吹了非法汲取。

可見陳水扁的貪污不是陳水扁一人一家的問題,而是台獨政府的性格使然。即使倒扁的外省論述充其量是防衛性的,為的是避免焦點從倒扁目標上轉開,然而因此也就放過了台獨與貪腐之間在摧毀現狀方面的共謀,所以無助於台獨與貪污切割。

其結果,倒扁的訴求在外省論述的支援下,只能是反扁,而不真的能反貪腐,或只能是不斷透過反對貪污的個人來反貪污,而不能就台獨政府的濫權性格對症下藥。百萬人倒扁的浩壯聲勢,可以嚇阻爾後貪污之人,但也將促成其他形態的濫權,以便為反現狀與反體制的台獨政府開鑿出口。

其實,施明德發動此次反貪運動的過程,恰恰反映出作為台獨的他擁有類似的反體制性格,他個人對於運動目前所外延出來的外省論述,只使用到超越統獨的部分,尚無反共燈塔的部分,不過這已經足以限制了他的爆發力,讓原本的體制外倒扁,縮限成為體制內的反貪污,再從體制內的反貪污,更再縮限到體制內的反扁。“反共燈塔”的外省基因於焉植入施明德,而台獨政府的貪污性格則免於治療,逍遙在外。

影響

倒扁倒扁
倒扁聲勢如朝,從“百元倒扁”,2006年9月9日的“倒扁大靜坐”,到2006年9月15日的“圍城運動”,據悉,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正準備發動台灣反扁人士十月大罷工,此次倒扁運動能否將阿扁趕下野,這是一個懸念,富貴對此持悲觀態度,國民黨搞罷免,未能罷掉陳水扁,如果民進黨內斗平息,採取繼續保扁的政策,那么,根據台灣現行法律,除非施明德組織反扁人士將現在文明溫和的倒扁行為提升到倒扁暴動,以暴力方式讓迫使阿扁辭職或是美國介入,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倒扁也好,挺扁也好,都是台灣政治鬥爭的延續,6年前,國民黨由於種種原因,失去台灣選民支持而選舉敗北,被民進黨趁勢奪取了政權,國民黨也淪落為最大在野黨,時隔六年之後的今天,由於弊案連連,且案情繼續升高,陳水扁和民進黨走到了十字路口,特別是台灣08大選在即,民進黨的態度將是決定陳水扁能否下台的一個要素之一,民進黨將面臨著兩難選擇,要么棄扁保黨,保留實力和爭取中間選民支持備戰08大選,要么力挺阿扁度過眼前難關,主動削弱民進黨08大選資格,實際上,假如此次倒扁成功,對國民黨來說也並非什麼良音,因為由於阿扁被倒,民進黨獲得了政治資源和民意支持更加不可評估,因為他們不但推翻了自己的弊案總統,而且推翻了一向保守,貪污腐敗的國民黨政權,相比之下,國民黨則處於極大的劣勢地位,黨產問題的不明不白,外來的政黨地位,和執政無能,都決定了08大選,鹿死誰手,還是個未知之數。阿扁2000年上台和中間選民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因為當時的民進黨大舉民主,進步,本土三面大旗,獲得了不少中間選民的信任票,但今天民進黨內部受弊案牽連,也就失去了民主和進步的旗幟,假如此次能夠順利倒扁,無疑又給民進黨一個樹立民主,進步形象的機會,增加了民意分和政治分,國民黨則由於黨產問題並未交代清楚,形象保守,外來,反對台獨,馬英九在先前罷免陳水扁問題上的軟弱態度,更會失去不少中間選票,實際上情形與2000年大選的時候仿佛。所以,我們在支持台灣人民有理,有節,和平的倒扁,不希望倒扁最後演變成激進暴力運動給台灣社會,台灣人民帶來嚴重災害之餘,更要挺扁,由於上述原因,只要陳水扁挺過這一難關,則民進黨在台灣將失去政治基礎和民意信任,民進黨本身的社會根基也會有所傾覆,美國也會成為最終的輸家,雖然兩岸維持現狀的格局,不獨不武的和平框架與美國的利益目標一致,但由於這種和平框架一旦穩定確立即可以拋開美國自動運轉,美國從此將喪失(或削弱)以“台灣問題”隨時敲打中國的便利。這是美國不願意見到的結局,美國需要的“不統不獨”,是由它自己主導的“不統不獨”;迄今為止,它也確實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同時扼制兩岸的激進衝動。因此,真正意義上的不統不獨,維持現狀,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大家在關心台灣未來執政黨和走向的同時,更應該了解和分析民進黨和國民黨在對待統獨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國民黨雖然在統獨問題上的模菱兩可,走中間路線,希望兩案維持現狀,但在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上毫不含糊,其兩岸政策就是“一個中國”為準則,一中原則,維持現狀,兩岸人民將是最大受益者,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忍見兩岸分離、不願接受法理“台獨”成為事實;為維護統一,大多數大陸人有著不惜一戰的決心。但是,戰爭是殘酷的,不說兩岸同胞相殘的悲痛,在美日可能介入的前景下,台海之戰結局難料,戰爭有可能逐步升級,致兩岸乃至亞洲、全球於災難。國民黨如果在08大選獲勝,取得政權,並迅速和大陸確立穩定的和平框架,不但可以使大陸政府無須著手準備後果難料的戰爭,而且從此可以在相當大程度上擺脫“台灣問題”這一棘手包袱,其它國際勢力再難利用台灣問題調排中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