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義者

個人主義者

個人主義思潮個人主義 又稱利己主義。以個人私利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的思想體系和道德原則。 個人主義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是資產階級道德的根本原則。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它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禁慾主義、專制主義和宗教統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發揮過解放思想的積極作用,但同時又有鮮明的損人利己的弊端。個人主義也是小生產者人生觀的一個重要特徵,在他們身上主要表現為自由散漫和狹隘自私。在革命隊伍內部,個人主義也表現為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宗派主義等,這是剝削階級道德原則在革命隊伍內部的反映。

​個人主義的特點

把個人價值看得高於一切,把個人的特殊利益凌駕於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為達到個人目的,甚至不

惜損害和犧牲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個人主義的淵源

個人主義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作為私有制的產物、它是一切剝削階級共同的道德原則。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它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禁慾主義、專制主義和宗教統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發揮過解放思想的積極作用,但同時又有鮮明的損人利己的弊端。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發展到了頂點,成為極端個人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者為了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損人利己,損公

肥私,爾虞我詐,唯利是圖,甚至要求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服從於個人利益。個人主義是與無產階級團隊精神道德原則根本對立的。個人主義也是小生產者人生觀的一個重要特徵,在他們身上主要表現為自由散漫和狹隘自私。

個人主義者個人主義者

在革命隊伍內部,個人主義也表現為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宗派主義等,這是剝削階級道德原則在革命隊伍內部的反映。堅持和發揚團隊精神的精神,提倡大公無私、克己奉公,反對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和“合理利己主義”等各種形式的個人主義,是思想戰線的重要任務之一。自由主義的基礎是個人主義。波普爾認為,個人主義同唯我主義或自私自利根本不同,自私自利的行為既可以是個人做出的,也可以是一個集團做出的。個人主義是與團隊精神對立的概念。個人主義和團隊精神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論和價值觀。

個人主義的本質特徵

哈耶克指出,真正的個人主義的本質特徵是:

( 1 )它主要是一種旨在理解那些決定人類社會生活的力量的社會理論;

( 2 )它是一套源於這種社會觀的政治行為規範。

個人主義的核心是本體論

這種本體論的個人主義的最典型的闡釋者是霍布斯,人們常用機械主義來概括這種個人主義的立場。簡要地說,認為個人先於社會而存在,個人是本源,社會、國家是個人為了保障自己的某種權利或利益而組成的,除了個人的目的,社會或國家沒有任何其他目的。邊沁曾說,所謂“共同體”完全是虛構的概念,“共同體的利益”只是該共同體的成員的利益之總和。與本體論的個人主義緊密相連的是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其核心是強調認識的個人特徵,否認客觀真理。許多自由主義者關於個人自由的論證就是從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出發的。密爾曾經從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出發論證言論和討論自由的必要性。在個人主義中至關重要的還有倫理個人主義,它的核心是否認道德的絕對性,強調道德在本質上是個人的。

個人主義的根本原則

善和惡完全是個人的主觀評價,因為不可能從對象本身的本質之中得出任何善與惡的共同準則,善和惡的用法從來就是和使用者相關的。一個行為若只關乎個人,那么,個人就是該行為道德與否的評判者,他無須訴諸於任何高尚的倫理原則,只要判定該行為是否增加自己的快樂,就可評價該行為的道德性。宗教個人主義意味著,個人對自己的宗教命運負責,個人有權以他個人的方式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直接與上帝建立聯繫,而無需要通過任何中介機構。倫理個人主義實際上使個人的意旨有了神聖性。正是在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宗教個人主義的基礎上,政治與經濟個人主義才有了可能。

政治個人主義的原則

( 1 )個人權利的至高無上性;

( 2 )政府的目的在於保護個人的權利和利益;

( 3 )政治個人主義的延伸必然要求政府的建立必須基於社會成員的同意,政府權威的合法性來自公民的同意,即民主原則。經濟個人主義強調個人追求自己經濟利益的合法性,強調個人通過競爭和市場經濟實現個人利益,強調政府較少干預經濟。至於方法論個人主義,許多自由主義者認為,完整的個人主義包含方法論個人主義,但方法論個人主義與個人主義諸項基本規範則並無必然的因果聯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