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爾藥業有限公司

信爾藥業有限公司

來賓市信爾藥業有限公司始建於1962年,屬於有一定實力的藥業公司,2009年10月21日廣西來賓市正龍鄉一名5歲男童被狗咬傷後,到鄉衛生院接種了狂犬疫苗,但一個多月後,他卻因狂犬病發作死亡。事件發生後,來賓市藥監部門介入調查。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監部門查明,這批狂犬疫苗為假藥。有關部門緊急追查假疫苗的來源,發現正龍鄉衛生院的狂犬疫苗是從來賓信爾藥業公司進貨的。

基本信息

公司簡介

來賓信爾藥業有限公司來賓信爾藥業有限公司

來賓市信爾藥業有限公司是收購原來賓市興賓區醫藥公司(始建於1962年)後新組建的股份制企業,改制於2004年3月,2004年5月12日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 。2004年8月通過國家GSP認證。公司下設財務部、策劃部、採購部、質檢部、物流部、綜合部、市場行銷部。各部門以服務企業為中心,始終堅持“用規範管理確保藥品質量,以藥品質量確保經營發展”的經營理念。2004年8月通過國家GSP認證,自經營以來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合理增設零售網點,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公司一直堅持依法經營,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經營範圍

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抗生素、化學藥製劑、化學原料藥、生化藥品、生物製品、疫苗

經營理念

我們始終堅持“信譽至上,客戶至上”的經營理念,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尋求新的目標。承諾以最優的質量、最低的價格、最好的服務來回報新老朋友對我們的厚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將利用雄厚的經濟實力、廣泛的銷售網路、深入民心的品牌價值,把中藥材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願與各方朋友精誠合作,共謀發展,創造輝煌明天!

創假事件

假狂犬疫苗系開水兌藥 男童注射身亡假狂犬疫苗系開水兌藥 男童注射身亡

狂犬疫苗開水兌藥製成,1656人接種,一男童注射後死亡,此惡劣事件發生在廣西來賓市。據來賓市衛生局最新通報,經過數月偵查確認,當地6家衛生院和23家診所使用的狂犬疫苗,均為毫無作用的假疫苗。目前,這些假疫苗已經被大量接種。

當地藥監部門介紹,上述假疫苗由來賓市信爾藥業有限公司購進。信爾藥業副總經理韋某,非法發貨,將假疫苗直接推銷給各醫療機構,甚至未開具發票。來賓市衛生局的通報還稱,這些假疫苗到韋某手中時已轉手數次,從一文不值變成了100多元/人份。
市衛生局人士介紹:“公開的信息都已經通報了,更多細節要問藥監局。”而來賓市藥監局辦公電話則始終無人接聽。
據了解,“疫苗緊缺”是這一悲劇釀成的導火索,多家醫療機構甚至不辨真假買入假疫苗。國家加大疫苗生產管理的同時,造成了新一輪的市場空白。

信爾背後事
賣出假疫苗的信爾藥業,是來賓當地物流配送的龍頭。
上述衛生局人士表示:“除了信爾藥業和來賓市疾控中心以外,來賓沒有批准其他企業配送疫苗的資格。”換言之,信爾藥業是來賓市唯一獲得配送資格的民營企業。
信爾藥業的覆蓋範圍遠不止來賓一市。今年年初,江蘇延申和河北福爾狂犬疫苗問題曝光後,國家藥監局公布了所有問題疫苗的流向。流入廣西的疫苗幾乎都由信爾藥業轉銷,發往南寧桂林等地。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信爾公司的前身是來賓縣醫藥公司,經改制而來,具備國有背景,因此才能獲得唯一的配送資格。”
信爾藥業原來擁有一家批發站和三家零售門店。2006年,雲南鴻翔藥業集團收購了信爾的部分資產。鴻翔藥業副總裁伍永軍介紹:“收購的是信爾旗下的兩個零售藥店,並不包括其批發配送業務。鴻翔藥業目前和信爾沒有業務關係,我們一般從南寧的批發公司進貨。此次事件也不會影響我們的業務。”
假疫苗標註為北京福爾生物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20090726。福爾生物曾表示公司並未生產過這一批次產品,也未銷售至廣西來賓。如今福爾早已因狂犬疫苗價效不足而停業整頓。
來賓市衛生局局長鄧海明表示:“事發後,有關部門已取消了信爾公司銷售狂犬疫苗的資格。”並指出相關醫療機構購入疫苗程式不合法。但一位衛生院負責人卻表示,對於信爾藥業所送的產品“沒想到會這樣”。
監管的缺失導致問題產品堂而皇之流向市場,而官方背景的配送企業在為違法行為背書。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據說信爾藥業的老總不太管事,所以下面幾個副總就開始亂來。”
新一輪醫改中加大了藥品流通配送企業的市場化選擇力度,但在很多地方,資質優良的大型流通企業仍然難以滲透,地方割據的現象仍很明顯。
問題曝光之後,來賓市衛生部門追查了所有1656名問題疫苗接種者,並為1649人免費補種了合格疫苗。雲南省則宣布信爾藥業並未在雲南開展業務。但信爾藥業的配送範圍較廣,是否覆蓋了其他地區的醫療機構,目前尚不得知。

案件背後

來賓疫苗案件的背後,暴露出的是狂犬疫苗市場供不應求的事實。
2010年年8月23日,烏魯木齊疾控中心稱,新疆狂犬疫苗告急;8月26日,焦作市疾控中心表示,河南省國產疫苗數量不足,各市均無國產疫苗供應,患者只能購買進口疫苗。2007年席捲國內的狂犬疫苗緊缺潮,在今年再次襲來。
各地在提到疫苗緊張的原因時都認為,國家對狂犬疫苗生產標準的提高,導致部分企業停產,使疫苗供不應求。
2009年初,大連金港安迪狂犬疫苗添加違法物質事件曝光,隨後的當年年底,江蘇延申和河北福爾兩家企業狂犬疫苗價效不足而被取消生產資格。連續不斷的疫苗安全性事件令生產企業人人自危。
中檢所批簽發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內僅有遼寧成大、大連漢信、寧波榮安、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廣州諾誠、河南普新、廣東雙林、山東泰邦8家企業生產過狂犬疫苗。除此之外,患者只有選擇進口的德國凱龍和法國賽諾菲巴斯德兩家公司的產品。
經國家藥監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批簽發國產狂犬疫苗18745624人份,進口1449941人份。實際批簽發總量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而市場仍供不應求。
市場空間引起企業爭奪。9月17日,長春高新公告稱,其投入4000萬元研發的狂犬疫苗正式獲批,首批已完成批簽發10萬人份。而廣州諾誠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因狂犬疫苗的優異表現公司實現扭虧為盈。
業內人士表示:“狂犬疫苗每年只有幾個月適宜生產,而且往往是按需生產,在年初的時候,由疾控部門將一年的需求計畫報給生產企業。市場需求是不確定的,因此疫苗生產具有較大的風險性。”
不過自從2007年以來,國內狂犬疫苗一直無法滿足需求。長春高新等一批企業的加入是否能夠扭轉這一局面,目前無法估計。同樣,這些企業也面臨著未知的市場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