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的區別

B.有的無毒蛇具有毒蛇的鮮艷體色。 C.枯葉蝶具有的特徵和黃刺蛾幼蟲的鮮艷色彩。 D.腹蛇體表的斑紋和比目魚的體色。

教學實踐發現:學生解答下面的問題常會出錯。“選出下列不屬於擬態的項:A.枯葉蝶似枯葉。B.有的無毒蛇具有毒蛇的鮮艷體色。C.南美蠶蛾幼蟲的體態、色斑似眼鏡蛇。D.美洲棕王蝶幼蟲有毒,體節有棕色大斑紋。”答案應選D,但有的學生卻不知B、C兩項為何不能選。而下面一題學生解答起來更是疑惑不定。“下列分別屬於保護色和警戒色的一組是:A.虎具有斑紋和黃蜂腹部的條紋。B.昆蟲的體色和北極熊的體色。C.枯葉蝶具有的特徵和黃刺蛾幼蟲的鮮艷色彩。D.腹蛇體表的斑紋和比目魚的體色。”答案應選A,而不少學生判斷出選A後卻感到疑惑不定,有的甚至改選C。

為什麼會出現上述情況呢?主要是學生沒有準確地把握保護色、警戒色、擬態這三個概念的含義,不能正確區分三種現象,特別是對擬態和保護色混淆不清。

如何才能有效區別這三種現象呢?還得從概念的含義出發。

保護色和擬態現象都表現為與環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識別,而警戒色則表現得與環境不同,容易被發現,且具警戒色的動物一般都具有潛在的傷害性,據此可把警戒色與其他兩者區分開。保護色表現為與環境色彩相似,這裡的“環境色彩”應是環境中主要的占優勢的色彩,如春夏的草坪是綠色,冬天的雪地是白色;擬態是與環境中某種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而這種生物或非生物的顏色等特徵並不一定在環境中占優勢,並非主要色彩。而且擬態現象往往與生物所處的運動狀態有關,一般是處於相對靜止狀態時才相似,一旦運動起來則就不相似了;而保護色則與運動狀態基本無關,如枯葉蝶停息在樹枝上的模樣像枯葉,“停息”狀態才像枯葉,一旦飛舞起來就不像了而我們捕捉昆蟲也許都有這種體驗:有時看到昆蟲由這裡飛向另一個地方,但馬上在另一個地方搜尋,卻不能立即找到。

基於以上分析,區別這三種現象就容易多了。如上面提到的“有的無毒蛇具有毒蛇的鮮艷體色”、“南美蠶蛾幼蟲的體態、色斑似眼鏡蛇”,這兩者都是與環境中某種生物相似,故應是擬態現象,而“虎具有的斑紋”是與環境色彩相似,應是保護色。再如下面幾種現象:“A.避役的體色能夠隨環境色彩的變化而改變並與環境的色彩保持一致。B.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的南美鱸魚形如敗葉,浮在水面。C.黃蜂腹部具有黃黑相間的條紋。D.腹蛇體表的斑紋。E.生活在海藻中的一種魚,遇到敵害時,身體側立不動,似一株植物,從而逃避敵害。”這裡的黃蜂、腹蛇具潛在傷害性,且條紋、斑紋很醒目,故C、D是警戒色;避役始終與環境色彩一致,不易被發現,故A是保護色;南美鱸魚和海藻中的那種魚都是與環境中某種生物相似,而且只有在“側立不動”或“浮在水面”不動時才似植物、如敗葉,一旦遊動起來肯定就不像了,故B、E是擬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