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傣族文化

保護傣族文化

在雲南省南部的孟連縣,有一個偏僻而又寬敞的村子叫勐馬寨,居住著許多傣族村民。這些傣族村民是數百年前統治雲南南部比鄰緬甸的一個傣王國先民的後裔。幾個世紀以來,這個王國分裂為一些小土邦,各自由一個“天子”領導著。這些土邦逐漸歸順中國的統治,中國皇帝授予每個“天子”以“土司”的頭銜。在中國的管理體制中,土司是管理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的當地行政首腦。

為後代保護傣族文化 2006-4-1
保護傣族文化保護傣族文化

介紹

儘管處於中國的管轄之下,這些傣族人仍然如他們的先民一般生活,他們的文化非常純正,幾乎沒有受到漢文化的影響。1949年以後,這種狀況發生了變化,新中國政府對傣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實行了比較強硬的行政管理。從上個世紀50到70年代早期,傳統傣文化的很多方面受到了衝擊,因為這些東西被認為是“封建性”的。今天,除了那些發生在思想意識驅動的年代裡的文化破壞以外,傣文化的完整性還受到現代化的影響,就如同亞洲的所有傳統文化所面臨的影響一樣。與此同時,傣文化也受到中國強大的漢文化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魅力的吸引。 今年2月,我去了一趟孟連,考察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傣族文化記錄項目“勐馬檔案”的實施情況。開始於2005年春天的這個項目是個典型的“草根”文化記錄項目:由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做簡單的培訓和組織以後,整個記錄工作由村民自己來做,當然,來自孟連縣文化管理部門的支持和鼓勵也是不可少的。 由於上個世紀50-70年代的文化破壞和現代化的持續衝擊,以及漢文化在這個地區的影響的加強,傳統傣文化的知識正在逐漸萎縮,年輕人不懂傣族文字,也不了解傣族文化遺產。年長的村民則是傣族文化唯一的知識寶庫,如果他們不把他們從先民那裡學到的知識記錄下來並且傳給下一代,那么他們去世以後,這些知識就會消失。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完整地記錄這些文化遺產,並且提供文化的行為榜樣,這樣就會在下一代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很容易滑向漢文化的同時,激勵他們尊重並感興趣於自己的文化。 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構思並且組織了這個項目。記錄的內容被劃分為20個種類,其中包括宗教活動、自然崇拜、飲食、手工藝、傳統醫藥、建築以及其他多種與這個村寨的傣族文化遺產密切相關的內容。這些目錄被分給村寨里的老年人負責,他們很熱情地接受了這個項目。在過去許多年中,他們一直感覺到他們的文化知識和傳統生活方式與現代化的生活毫無關係。現在他們的知識有了價值並得到了認可。
保護傣族文化保護傣族文化
我在2月的一個陽光燦爛的清晨來到了勐馬寨。大約有30位年長的村民聚集在村口迎接我,並且向我簡單介紹了這個項目。婦女們穿著美麗的桶裙,男人則身著英俊的傣族套裝,他們的頭上都纏著白色的頭巾。他們的主要領導人叫康郎帥,一位73歲的老者,他在40年代是這個村寨寺廟裡的和尚,對宗教儀式有全面的了解。他和其他老年村民正在用傣族文字將他們的知識記錄在用傳統方式製作的、以樹皮為原料的手工紙上。他們向我展示了這些記錄著他們成果的美麗的手寫稿。 然後我們來到這個村寨的兩個寺廟中的一個。主寺廟是一座有著數百年歷史的美麗的木結構的傳統傣族寺廟。牆上原來的壁畫早已消失了,但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村民藝術家畫上了新的壁畫。在這座寺廟前,村民們在傣族傳統樂器奏出的音樂聲中跳起了傳統舞蹈。在歡迎儀式的結尾,我們一起在村寨的中心享用了一頓奢侈的傣式美食,還有乘在香蕉葉上冒著熱氣的糯米飯和可口的用糯米和糖做成的甜食。 當我問這個項目的兩位負責人,在他們看來,什麼是傣族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的基本特徵時,他們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的佛教遺產,以及包含著我們謙恭和禮貌意識的人與人之間的e="宋體,sans-serif"> 孟連地區比其他傣族區域更難接近,經濟上也更不發達。因此傣文化在這一地區也保持得更加質樸,被漢文化同化的程度也更低。奇怪的是,它也比其他傣文化的分支更少被專業人士研究。據我的判斷,孟連傣族人認為他們與居住在緬甸邊界的景棟的撣族人很相似,景棟現在還是孟連的傣族人的文化中心。當然,孟連的傣族人與他們在寮國和泰國的遠房堂兄弟一樣,有著同樣的有魅力的生活方式,這對於遊客是很誘人的。保護傣族文化 這項村民記錄文化的工作即將完成,接下來的工作是將這些檔案翻譯成漢語,並且以傣、漢兩種文字出版。同時,這個項目使村民們恢復了對傣族文化遺產的自豪感,並且讓他們意識到了為後代保存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然而,在一個村寨里開展的工作,無論它是多么熱情地實施,都不足以拯救一種正在消失的文化。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很高興孟連縣政府對這個項目很感興趣也很關注,現在孟連縣正在考慮將這種方式複製到該縣的其他傣族村寨和其他少數民族群體。當這種工作模式在別的村寨開展的時候,勐馬寨這個先鋒的經驗是必不可少的。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下一步的計畫是在傣族人民的參與下將這種模式推廣到孟連縣的其他村寨。 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泰國James Thompson基金會和澳大利亞政府的支持表示感謝,他們的經費支持使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功實施該項目成為可能。(史維平 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理事)
保護傣族文化保護傣族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