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爾·利科傳

保爾·利科傳

二十世紀的法國思想界可謂人才薈萃,群星燦爛。儘管這些一思想家們的思想、經歷、理論旨趣相迥各異,但他們卻共同繼承了法蘭西人文精神的傳統,,他們那樣熱切地關注著人的現實,關注著人的命運與未來,探求著解釋‘人’這個千古難譯之謎的道路…… 他們追求看來並非‘有用’卻極崇高的東西。為著這‘無用’又‘無功利’的信仰,他們苦苦探索,歷盡心靈的種種磨難,寧願付出任何代價,給人類文明留下了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基本信息

編輯評論

保爾·利科(paulricoeur,1913—)是20世紀法國傑出的思想家。他崇高的學者形象是以他卷帙浩繁的著述(數十部專著,數百篇論文……)、融合多方流派理論(現象學、存在主義、解釋學、語言學、精神分析、文學批評、基督神學……)的博大精深的學術研究以及那執著而又寬容的治學精神樹立起來的。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文字生涯中,無論遇到何種磨難、誤解、挫折,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學術追求,始終堅守著精神領地,思想的城邦

目 錄

堅守城邦的思想家——一代譯序

傳略

導言 面對懷疑主義

遲緩的承認

雙重的現代人

在觀念與經歷之間

五章內容安排

第一章 哲學探討:行動的本體論

內容簡介

i 疑難的風格

行程的階段

按年代的探討

從結構角度的探討

Ⅱ 哲學的磁化

三重的拒絕

拒絕歷史哲學

獨特性和歷史

哲學的剩餘

解釋學的漫長道路

捷徑(海德格爾)

哲學的有力行動

將存在作為行為來思

哲學與人文科學(列維施特勞斯)

Ⅲ 反思與解釋學

作為哲學的出發點的反思

作為倫理學的反思

後黑格爾式的康德主義

反思與解釋學的關聯

Ⅳ 碎裂的本體論·否定和原始肯定

從碎裂的本體論到辯證的本體論

否定的壓力(讓保爾·薩特)

原始肯定(讓·納貝爾)

第二章 行動:公眾空間

內容簡介

i 從悲劇的智慧到實踐的智慧

行動的疑難和悲劇(卡爾·雅斯貝爾斯)

歷史的悲劇

戰爭的經驗

處境

雜誌的撰稿者

教育者

Ⅱ 政治悖論

布達佩斯事件

Ⅲ 從正義到信念

公正的理論與福利的多樣性(在約翰·羅爾斯與

麥可·瓦爾澤之間)

公正與善良之間的正義

瓦爾澤與多樣的範圍

Ⅳ 信念與民主

或然的藝術和正直的主張

維護修辭學與政治語言的脆弱性

衝突中的同意

v 意識形態和烏托邦

反對認識論的斷裂

烏托邦的水平

從烏托邦原則到責任的原則

第三章 敘事、歷史與虛構

內容簡介

i 時間與敘事

時間並不直接顯示自己(吉爾 德勒茲)

敘述的同一性

史書敘事與虛構敘事的交織

Ⅱ 從解釋學循環到文本的例詞

三重中介:符號、象徵、文本

文本理論和行動理論

Ⅲ 模仿的循環

時間與敘事——一致與不一致

循環論證?

Ⅳ 再次形象化:對時間疑難的雙重詰難

不斷增長的時間疑難性

第一個答案:歷史敘事

第二個答案:虛構敘事(伍爾夫、曼、普魯斯特)

參照或歷史與現實的交錯

實在與過去之謎

最後兩個疑難或敘事的界限

第四章 作證:《作為他者的自我》

內容簡介

i 自我的解釋學

《作為他者的自我》的釋讀層次

我思的奇遇(從笛卡爾到尼采)

笛卡爾的兩難推理

尼采對解釋的批判

證明和信任

Ⅱ 證實的運動(描述、敘事、指示)

行動的各種水平

描述的極

從語義學到實用主義

從內涵疑難到行動的理論

敘事的極

敘事同一性:在同一人與他者之間

小倫理學(指示極)

良好生活的目標或作為自我評價的思考

關心、友誼、互助、公正的制度

Ⅲ 行動的本體論

本體證明

力量(亞里士多德、海德格爾、斯賓諾莎)

被動性與相異性

Ⅳ 倫理學與本體論

海德格爾、納貝爾與勒維納斯

無倫理學的本體論(海德格爾)

見證的倫理和解釋的斷裂(納貝爾)

沒有本體論的倫理學(勒維納斯)

第五章 在哲學的邊緣:從惡的醜聞到《聖經》大法典

結論

書名縮寫表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1999-06-01

·版次:1

·總頁數:228

·印刷時間:1999-06-01

·字數:196000

·ISBN:9787301041017

·大小: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