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史

保加利亞史

本書雖取名為《保加利亞史》,它一定程度上同樣是7世紀時到達巴爾幹的保加利亞人的簡史,本書的大部分集中在各個不同時期的保加利亞國家。

圖書信息

書 名: 保加利亞史
作 者:(美國)克蘭普頓
出版社: 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9月
ISBN: 9787500082323
開本: 16開
定價: 36.00 元

內容簡介

《保加利亞史》講述的是奧斯曼帝國統治保加利亞長達500多年,當時的保加利亞人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不存在保加利亞國,本書不會忽視這一時期保加利亞人的命運。即使在1878年,當保加利亞國重新建立時,保加利亞和保加利亞人之間仍然是有差異的。許多人認為自己是保加利亞人但生活在保加利亞之外。更多的是在保加利亞之外但被保加利亞說成保加利亞人。

本書目錄

前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從史前至保加利亞王國建立時的保加利亞

第二章 中世紀時期的保加利亞(681—1393)
一、可汗統治下的保加利亞(681—852)
二、鮑里斯一世統治時期(852—888)和皈依基督教
三、西美昂大帝時期(893—027)
四、第一王國的結束(896—1018)
五、拜占廷統治下的保加利亞(1018—1185)
六、保加利亞第二王國(1185—1393)
第三章 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保加利亞
一、奧斯曼帝國的社會和管理
二、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保加利亞人口
三、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的教會
四、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反抗
五、奧斯曼帝國的衰落
第四章 民族復興和解放
一、覺醒者
二、奧斯曼帝國政治、社會和經濟上的變化
三、保加利亞文化復興的背景
四、文化復興:教育、文字和文學
五、各個保加利亞教會的結構
六、為政治獨立的鬥爭和1878年的解放
第五章 保加利亞國家的鞏固(1878—1896)
一、立憲會議和特爾諾沃憲法
二、憲法衝突(1879—1883)
三、民族問題和與魯米利亞的統一(1884—1885)
四、與塞爾維亞的戰爭和亞歷山大·巴滕貝格的廢黜(1885—1886)
五、攝政和斐迪南大公當選(1886—1887)
六、斯塔姆博洛夫時代(1884—1894)
七、認識斐迪南大公
八、解放後的種族和社會變化
第六章 斐迪南的個人統治(1896—1918)
一、斯托伊洛夫的現代化方案
二、斐迪南個人統治的建立
三、社會危機和農民運動的出現(1895—1908)
四、馬其頓危機和獨立宣言(1900—1908)
五、巴爾幹外交及巴爾幹戰爭(1908—1913)
六、保加利亞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七章 保加利亞的1918—1944
一、1919年和平協定
二、農民聯盟執政時期(1919—1923)
三、民主聯盟執政時期(1923—1931)
四、秘密軍人同盟執政時期(1934.5—1935.1)
五、鮑里斯國王親政時期(1934—1941)
六、保加利亞與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1944)
第八章 共產黨治下的保加利亞(1944—1989)
一、共產黨奪取政權(1944—1947)
二、非史達林化與日夫科夫的上台(1953—1965)
三、日夫科夫當政時期(1965—1981)
四、日夫科夫政權的衰落和垮台(1981—1989)
第九章 後極權主義的保加利亞
一、去除極權主義的政治組織(1989.11—1990.12)
二、構建民主機構(1990.12—1991.10)
三、民主力量聯盟政府(1991.10—1992.10)
四、貝羅夫政府(1992.12—1994.9)
五、經濟改革的失敗(1989—1994)
六、維德諾夫政府與1996年的大災難
七、科斯托夫政府與取得穩定(1997.4—2001.6)
八、“國王”的政府:通向歐盟和北約之路
結語
附錄1 保加利亞君主可汗
第一王國國王或沙皇
附錄2 保加利亞政府首腦(1879—2004)
索引
譯後記

書摘

第一章 從史前至保加利亞王國建立時的保加利亞
現在構成保加利亞國家的這塊土地,是最早見證歐洲出現有組織的社會生活的地區之一。早在舊石器時代的中期,約從公元前10萬年到公元前4萬年,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在新石器時代,人類逐漸離開洞穴遷往平原,開始在土地上勞作。到公元前2 000多年,他們培育出非糧食植物如亞麻,並逐漸精於金屬加工。在公元前5 000多年,一支不為人們所知的人群生產出極具創造力的物品,專家們認為是自發產生而不是外來文明的產物。這一文明崇拜的主要對象似乎是母親女神,它在公元前3 000多年發展到頂點。
到公元前2000年末,摩拉瓦一瓦爾達爾(Morava.Vardar)流域以東的地區受到色雷斯文明的影響。色雷斯人屬印歐語系族群,生活在組織較為鬆散的部落社會之中。他們擅長於金屬加工,特別是金和銀的加工。目前,保加利亞在諸如帕納吉尤里希特(Panagiurishte)、韋爾奇特魯納(Velchitrun)、弗拉察(Vratsa)等地,考古發現了許多引人注目的文物,更多的文物有待發掘。除了在金屬加工上有較高的水平外,色雷斯人以馬術著稱。音樂也是色雷斯文明的一個基本特徵,因為俄耳甫斯(Orpheus)是早期色雷斯的國王,他曾設法將各個色雷斯部落和馬其頓人短暫地聯合在一起。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功績,因為色雷斯人並不傾向政治聯合和合作,希羅多德曾經寫道,假如色雷斯能聯合起來,讓他們處於一個人的統治之下,那他們將無敵於天下。巴爾幹的情況往往是這樣,是外部壓力而不是內部的意願導致各方的聯合。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