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斯密

俄斯密,(1905一1958),女,人稱龍壩太太,藏族,借奉佛教,原籍四川省理番縣,7歲喪父,12歲母亡,由祖母撫養成人。系赤不蘇溝猛古頭人之女。

俄斯密,(1905一1958),女,人稱龍壩太太,藏族,借奉佛教,原籍四川省理番縣,系赤不蘇溝猛古頭人之女。7歲喪父,12歲母亡,由祖母撫養成人。幼時與蘇永和訂婚,1920年到龍壩衙門繼龍壩頭人位。1923年同蘇永和結婚。婚後生3男2女即達朗初(女)、蘇家幫、蘇家國、澤拉哈木(女)、思登王扎。1931年俄斯密將時年7歲之女達朗初許配給達板足房屬頭人蘇朗俄木之子羅讓銀單。1932年俄斯密去麻窩為死去父親的羅讓銀單管理家務,1934年送達朗初去麻窩,1936年12歲的羅讓銀單死亡,俄斯密、達朗初於1937年繼承羅讓銀單家業。此間,俄斯密來往於麻窩、龍壩之間管轄兩地,蘇永和與俄斯密關係淡漠,自1930年起俄斯密常住龍壩。俄斯密膽小怕事,心地善良,不苛求百姓,百性對她頗有好感。

1935年,紅軍四方面軍長徵到達茂縣後,6月上旬派代表到龍壩,見面時俄斯密按照少數民族的習慣,對紅軍代表以禮相待,並留住龍壩衙門。根據紅軍代表的要求,俄斯密派差人去麻窩,請蘇永和到龍壩會商借路北上之事,蘇永和未去,按蘇永和之意,俄斯密派出沙拉木等6名代表去茂縣會談,紅軍在龍壩籌糧期間,俄斯密給他所管轄的500多戶百姓傳話。叫各戶湊糧25斤送給紅軍,共湊糧食12500餘公斤,由各戶自出勞力,人背畜馱,送到沃河一帶紅軍駐地。

1933年蘇永清病故,蘇永和入贅於嫂嫂高麗華,婚後高麗華完全控制蘇永和,使蘇永相與原配妻子俄斯密疏遠。

1940年,長女達朗初嫁給卓克基土司索觀瀛之子索國坤,出嫁去了卓克基,此後俄斯密不再去麻窩。1945年以後隨著其長子蘇家幫長大成人,俄斯密逐漸減少社會活動,對家業和百姓的管理也少有過問,幾乎整日在家念經。

1952年9月,黑水行政委員會成立,俄斯密任黑水行政委員會常委、副主席,9月21日隨少數民族參觀團去成都、重慶等地參觀,回縣後在動員繳槍、改煙地為耕田中做過一些工作。在減租運動中態度較明朗,擁護黨的政策。後為阿壩州第一屆政協委員。

1954年,移居青海省白玉寺,住在當活佛的小兒子恩登王扎處。1957年5月去西藏朝佛,拒絕隨蘇永和等人去印度,8月返回白玉寺。1958年12月由青海回刷經寺,途經阿壩,20日從馬背上以下摔傷,被一當地藏民收留養傷,5天后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