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駐喀什噶爾領事館

在簽訂《中俄北京續約》時,其中便明確規定允許俄國在喀什噶爾試行貿易,並同意在喀什噶爾開設俄國領事館,中國也相應在俄國開設領事館。

俄國駐喀什噶爾領事館

沙皇俄國覬覦新疆特別是喀什噶爾,由來已久。1951年(清鹹豐元年),俄國就遣使至伊犁,要求將喀什噶爾劃為中俄通商之地,遭到清政府拒絕。1859年,沙俄對《中俄北京條約》的條目自作解釋,認為在喀什噶爾開設領事館,對俄國利益“尤為緊要”。清朝對此開始妥協,於第二年底,在簽訂《中俄北京續約》時,其中便明確規定允許俄國在喀什噶爾試行貿易,並同意在喀什噶爾開設俄國領事館,中國也相應在俄國開設領事館。4年後,阿古柏進占喀什噶爾,打亂了俄國的計畫。
1881年(清光緒七年),《中俄伊犁條約》又告締結,其中重申在喀什噶爾設立俄國領事館事宜。當年4月,俄國駐喀什噶爾領事館正式建立,駐址初設於喀什噶爾回城(今哈什市)北關,暫借民房數間辦公。1882年,彼得羅夫斯基任俄國駐喀首任領事,主要管理在喀俄商的貿易事務,並為邊境事務與中國喀什噶爾地方當局進行交涉。此時尚未劃定俄國在新疆貿易圈,入喀俄商大多群集北關一帶,與當地居民混雜居住。幾年後,俄國駐喀領事館所轄俄商的對華貿易,已逐步擴大到整個天山以南,並在政治、文化、軍事諸方面向天山以南極力滲透。
1893年,沙俄勢力在喀什噶爾已站穩腳跟,便開始大興土木,在色滿莊(即今喀什市色滿路西端的色滿賓館處)興建正規的領事館。當時領事館占地1.5萬平方米,內中房屋一律按俄式風格建成,全部平房,厚鐵皮尖拱蓋頂,表面塗以綠色油漆,上有通風氣窗;屋內鋪設厚木地板,牆身厚實,四壁有大型玻璃窗;冬季取暖用外包銅皮的高大茅爐,建造別致,顯得豪華氣派。這些建築物對後世以致現在的喀什市街區建築產生過重大影響,使當地固有的維吾爾與伊斯蘭建築風格之外,又增添了不少俄式風格。
在沙皇俄國對外侵略擴張政策影響下,俄國駐喀什領事館自20世紀開始,在喀什一帶犯下了許多罪行。1900年,駐喀俄領事彼得羅夫斯基藉口沙俄在色勒庫爾(今塔什庫爾乾)驛卒被逐,迫使清朝新疆巡撫令喀什噶爾提督張宗本撤換了色勒庫爾旗官戴富臣。翌年,彼得羅夫斯基又公然干涉清政府對喀什噶爾道幾名官員的任免。1902年,俄領事館一信使在宴會上公開調戲中國婦女,喀什各界2000餘人集會於俄領館大門外抗議示威,並與領事館衛隊英勇搏鬥,結果慘遭鎮壓。提督張宗本因支持示威民眾,彼得羅夫斯墓通過沙俄駐華公使,強迫清政府將張宗本降職調任。1906年,俄領館秉承沙皇旨意,通過華俄道勝銀行喀什噶爾支行,向喀什道尹袁鴻佑提供了2萬盧布貸款,迫使中方修築從喀什回城到吐爾尕特山口的道路,以便壟斷從喀什到中亞安集延的陸路交通權。翌年,俄領館乘袁鴻佑組建官商合辦和田金礦之機,又再三施加壓力,奪取了礦山監管權。1910年,袁鴻佑下令禁止麵粉出口,本屬中國內政,俄領館竟以未經其同意為由,強制取消此項禁令。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無暇西顧,俄領館副領事貝倫斯親自指揮,先後在喀什噶爾、莎車、葉城等地,公開發展登記“俄僑”。他們強行讓每人以20至25兩白銀的高價購買俄籍證明書。當時在天山以南的真正俄僑實不足200人,入俄籍者大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公民,俄領事索柯夫一次就發出這種非法證明書達2000張。後來,正式的證明書不夠,俄方競以“通商票(每張售價白銀5兩)代替。通商票本為俄商來華經商時所使用的一種貿易執照,為擴充沙俄在華勢力,俄領館竟無視國際公法,肆意踐踏中國主權。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俄國駐喀領事館停止辦公,其人員於1918年末先後撤回,領事館財產由喀什地方當局接收代管.1925年,中蘇邦交恢復,蘇聯在俄國駐喀什噶爾領事館舊址設蘇聯駐喀什領事館,為發展中蘇友誼,為喀什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事。1956年,蘇聯駐喀什領事館撤銷,該領事館改為喀什最早的賓館;即今色滿賓館,其中俄式建築大多保存完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