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勢兇險的蠶豆病

入春以後,新鮮蠶豆逐漸上市,在眾多的時令佳蔬中,蠶豆由於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藥食皆優而倍受人們的喜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人人都有享受新鮮蠶豆的口福,有些人由於先天的生理缺陷,在食入蠶豆或吸入蠶豆花粉後,就會發生溶血性 貧血 , 醫學 上稱為“蠶豆病”,輕者表現為全身發黃、發熱、腹痛、嘔吐等,重者出現昏迷、驚厥、心腎功能 衰竭 等。由於蠶豆病來勢兇險,後果尤為嚴重,故應引起人們的警惕。
蠶豆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多在3~5月發病,其患者中,90%為13歲以下的兒童,其中又以男性兒童居多。據廣東省有關資料統計,男女發病比例為7:1,而大多數患者曾有類似的家族史,更奇者還有嬰兒通過吸吮食用蠶豆母親的乳汁而患病者,那么這些人為什麼會得蠶豆病呢?
多年來的醫學研究證實,蠶豆病與人體紅細胞內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簡稱G6PD)缺乏有關,據估計全世界缺乏G6PD的兒童約有一億,罹患這種病的原因,關鍵在於紅細胞中有一種抗氧化的物質——谷胱甘肽,而G6PD缺乏者則谷胱甘肽明顯下降,紅細胞對氧化作用特別敏感,當蠶豆中所含的巢菜鹼甙等物質進入人體內,可使血液中氧化物質增多,紅細胞被氧化即發生溶血而發病。患者大多在食蠶豆後幾小時至數日內突然發病,吸入花粉者發作更快。其主要症狀有:一、溶血症狀:患者皮膚及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黃染,一般5天內消退,伴有疲倦、嗜睡、頭痛、四肢痛、頭暈、貧血與發熱,體溫多在37.5~38.5℃之間,持續3天左右,隨著急性溶血期的終止,體溫恢復正常。二、消化道症狀:肝腫大、1/2病例脾腫大,尚有腹痛、噁心、嘔吐、 腹瀉 、腹脹及食欲不振。三、血紅蛋白尿:此亦為溶血的主要症狀之一,尿呈茶色、濃茶色及血紅色,持續1~3天左右。四、併發症狀:嚴重病例可有高熱、寒戰、深度黃疸、昏迷、持續驚厥、尿少以至急性腎功能衰竭。化驗檢查可見血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白細胞總數增加,嗜中性粒細胞增高,網織紅細胞增加,血膽紅質及黃疸指數均明顯升高,膽紅質定性試驗間接陽性,尿常規顯示紅、白細胞及管型、尿膽原增加,尿潛血試驗陽性。導致蠶豆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多為貧血、嚴重酸 中毒 以及併發症如急性心腎功能衰竭、 肺炎 、腦實質出血等,近年來由於注意防範及 醫療 技術的提高,蠶豆病患者的死亡率已大大降低。
綜上所述,蠶豆病的危害雖然非常嚴重,但所喜的是現代醫學技術使我們對此病可防可治。由於蠶豆病的發生與遺傳有密切關係,有些家庭中往往兩三代人一同發病,經研究發現,蠶豆病的遺傳規律、發病原理及臨床表現,與伯氨喹啉類藥物引起的溶血性貧血相似,兩種病常交叉發生。因此,凡過去得過蠶豆病或家族中有人得過此病的或服用伯氨喹啉等抗瘧藥或服退熱止痛藥後患過溶血病的都應禁食蠶豆(不論生、熟),並須避免接觸蠶豆花粉,以免蠶豆病的發生。一旦發生蠶豆病,應儘快將病人送醫院診治,經過 醫生 的正確診斷治療,一般都能很快地恢復 健康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