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向陽區

佳木斯向陽區

向陽區地處佳木斯市繁華中心區,原名長安區。向陽區一帶,屬佳木斯市的中心區域,也是老城區。中華民國時期,隸屬樺川縣管轄。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向陽區

區域概況

向陽區地處佳木斯市繁華中心區,原名長安區。東至中山路與前進區為鄰,西起紅旗街與郊區(永紅)接壤,南傍四豐山,北隔松花江(含柳樹島)。現轄6個街道辦事處,5個行政村,全區總面積38平方公里,總人口22.3萬(2003年)。郵編:154002——154007。代碼:230802、230803。拼音:Xiangyang Qu。

行政區劃

向陽區轄6個街道:西林街道、保衛街道、橋南街道、西南崗街道、建設街道、長安街道。區政府駐光復路中段。

歷史沿革

向陽區一帶,屬佳木斯市的中心區域,也是老城區。中華民國時期,隸屬樺川縣管轄。東北淪陷後,1937年劃歸佳木斯市管轄,設立中央區。此時管轄範圍,北起松花江,南至綏佳鐵路線,東起南崗大街(今中山路),橫跨中央大街(今西林路)西至今德祥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7年設立第二區。 1956年夏,撤銷區的建制,分設西林、保衛兩個街道辦事處;1958年1月,將兩個街道合併設立長安區。1968年改稱向陽區。
1992年,向陽區 佳木斯市管轄的市轄區。位於佳木斯市城區中心,東與前進區接壤,南至四豐山水庫與郊區毗鄰,西與永紅區分界,北臨柳樹島二道河子。全境總面積23.8平方公里,全區共轄西林、保衛、橋南、南崗、柳樹島5個街道辦事處。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9.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2萬人;朝鮮、滿、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5%。區政府駐地光復路。 (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2000年,向陽區轄4個街道:保衛街道、西南崗街道、橋南街道、西林街道。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13414人。其中:西林街道 24610人、保衛街道 15077人、橋南街道 25470人、西南崗街道 48257人。
2004年,將永紅區的建設街道辦事處、長安街道辦事處、友誼街道辦事處的西站、北鐵西、南鐵西三個社區和郊區長青街道辦事處的江南社區、萬發社區、長青鄉的長青村,四豐街道辦事處的和平社區、四豐鄉的新豐村劃歸向陽區管轄。調整後,東至中山路與前進區為鄰,西起紅旗街與郊區(永紅)接壤,南傍四豐山,北隔松花江(含柳樹島)。

文化、交通、商業、旅遊

向陽區交通便利。16條主幹道四通八達,52條街道縱橫交錯,這裡每天都是人流熙攘,車流穿梭,到處呈現出一派熱鬧非凡的繁忙景象。
向陽區商貿興旺。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日趨活躍的貿易往來,為區域經濟成長注入了生機和活力。華聯商廈、百貨大樓等8家大型商業零售企業風光獨占,100餘戶商家超市和幾十處批發市場林立其間,中央同源商城、大潤發超市及即將引進的沃爾瑪超市商機無限,共同推動向陽區“商貿航母”破浪揚帆。
向陽區科教發達。坐落於轄區的佳木斯大學,既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又是科技興區的中堅。每年大學都向社會輸送近萬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每年都有十幾項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向陽區與佳木斯大學達成共識,共同打造佳木斯的“中關村”。向陽區擁有十一所國小,承擔著市區三分之二的基礎教育任務。在發展教育上,區委、區政府通過實施“三名”和“三園”的陽光工程,以開放的教育理念,雄厚的師資力量,全力托起祖國希望的明天。
向陽區風景優美。南臨四豐山,環境幽雅;柳樹島夏季野草豐盛,沙灘細軟,是日光浴的良好場所;杏林公園、沿江公園、長安休閒廣場和金街步行街敞開懷抱,吸引各地遊人駐足觀光,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一道道靚麗風景線。
行政區劃調整後,佳木斯市向陽區提出了“科技先行、工業主導,商貿支撐,農業增效”的發展思路,形成了建築開發、木製品加工、物流等八大支柱產業;向陽區的對外貿易發展迅速,東亞木業、張工管件、鵬飛製衣、龍拱生物保健品等八大類產品,遠銷國外和國內30多個地區。

佳木斯大學

友好城區

大連的沙河口區、吉林的昌邑區、襄樊的樊東區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