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德羅·巴拉莫

佩德羅·巴拉莫

《佩德羅·巴拉莫》是胡安·魯爾福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不僅立意深刻,而且,在藝術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文學的巔峰小說之一”,被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

基本信息

佩德羅·巴拉莫簡介

作者完全採用樸實無華的文字來描述自己的故事,絕對是一種自信,因為魯爾福相信生活本身就浸透著歷史與哲學。魯爾福日常口語般的筆調看似漫不經心,其實裡邊深埋著拐彎抹角的地方,入入通過夢幻與暗喻,意識流與時空交錯,把一個完整的故事打散又重新拼鑲。這樣,歷史的線索在讀者腦子裡錯宗出模糊了。

作者簡介

胡安·魯爾福(1918-1986)出身於墨西哥農村。他幼年喪父,在體弱多病的母親的照拂下步入毫無色彩的童年。不久母親去世,魯爾福被孤兒院收留。於是,他不僅沒有肥皂泡似的兒時,也注定不會有瀟灑浪漫的青春。因為,當別人在父母膝下承歡的時候,他卻在修女的呵斥下用汗水和眼淚澆灌生活;當別人在花前月下談情說愛的時候,他卻在簡陋的文化夜校里強迫自己睜開疲憊的眼睛。但這些並沒有妨礙他向幾乎同樣貧窮的文學張開雙臂。未屆弱冠,他一邊報考公務員,一邊開始了人生道路上既崇高又艱辛的跋涉:文學創作。

他創作過不少回憶童年生活的短篇小說,還構思過一部題為《苦孩子》的長篇。未果。這時,他感覺到了自己的另一種貧窮:沒有足夠的文化和文學修養。於是,他開始廣泛涉獵一切到手的文學作品,同時不惜血本,與另外兩個“窮孩子”胡安·何塞·阿雷奧拉和安東尼奧·阿拉托雷等創辦了文學刊物《麵包》(多好的“畫餅充飢”法!)。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便是由自己的刊物《麵包》刊發的。此後他創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說,並於1953年以《平原烈火》為題結集出版。

評論家們稱這個集子為魔幻現實主義傑作,而事實上這時的魯爾福還相當傳統。作品中不但沒有多少魔幻色彩,即使放在19世紀也決不會有誰感到意外。但這並不影響他展示才華:一種與眾不同並從此一以貫之的質樸。他的作品全都以墨西哥農村生活為題材。一部分寫墨西哥革命,比如《孤獨的夜晚》、《烈火平原》和《我們分到了土地》。前兩篇敘述農民起義軍的慘敗和革命理想的破滅。第三篇寫革命“勝利”後農民們獲得的土地竟是一片寸草不長的乾渴貧瘠之地。另一部分則大都寫墨西哥農村的貧窮、落後和富者的為富不仁、貧者的救死不贍。

毫無疑問,使魯爾福躋身於拉丁美洲名作家之列的除了他的《平原烈火》,還有他的中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1955)。後者也許稱得上是他的集大成之作。

圖片

佩德羅·巴拉莫佩德羅·巴拉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