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得懂尖叫中的“語言”嗎?

3、最正常的情況是孩子尖叫是表達一種有原因的情緒,比如興奮、不滿。 6、還有些孩子的尖叫是一些不良習慣和心理造成的。 汪玲華指出,如果孩子不分場合,稍微有點事兒就尖叫,家長應該儘早留意。

8歲的小女孩陳惠傷透了父親的腦筋。無論是要求她穿衣服、洗臉還是吃飯、上學,她都會條件反射一樣激烈地反抗大人的意志。一件極小的事情就能極大地觸動她,喊叫、哭鬧、罵人、摔東西是每天在家裡上演的場景,一天至少兩、三次。父親企圖管教,陳惠的情緒就更激烈,有一次甚至一邊滿臉通紅地喊叫,一邊流出了鼻血,父親再也不知道怎么辦好了。在學校,陳惠卻是另外一個狀態,老師總反映她不愛說話,不喜歡回答問題。只要出了學校,陳惠就會變得肆無忌憚,對小朋友也是大喊大叫,無法相處。父親不明白,一個小時候那么乖巧的孩子,怎么忽然變成了這樣?
孩子在尖叫聲中究竟“說”了些什麼?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1、小孩天生氣質類型如此。有的孩子就是活躍多動喜歡叫嚷一些。小孩行為控制能力差,有時候想叫就叫,想摸什麼東西就摸什麼東西,這類的尖叫是不自主,無意義的。

2、也有一些孩子本身大腦發育有問題。大腦有一部分是負責情緒的,有些孩子生下來氣質和別人就不一樣。但這很難檢查出來。家長要及時注意請教醫生。

3、最正常的情況是孩子尖叫是表達一種有原因的情緒,比如興奮、不滿。但這樣尖叫也不應該過於頻繁。

4、還有些孩子為了引起家長關注吵鬧,是因為很多父母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家長應該多抽時間陪陪孩子。缺少溝通,孩子容易喊叫。

5、孩子的喊叫還可能是因為壓力大,有可能家長本身壓力大影響到孩子,也可能是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高。這種情況下壓抑著不讓孩子發泄也不行,有時喊叫一下是必要的減壓方式,但是總是這樣家長就要問一個為什麼了。

6、還有些孩子的尖叫是一些不良習慣和心理造成的。汪玲華醫生講述了這樣一個病例:佳佳只有五歲,卻非常聰明,善於察言觀色。在家裡她一切都很正常,只有出去到公共場合的時候,她知道她的大聲行為會引起很多人的關注,能讓父母難堪,可以趁機要求父母滿足她的要求。久而久之,每次只要出家門,佳佳必定會大喊大叫,並且每次都提出無理要求。

汪玲華指出,如果孩子不分場合,稍微有點事兒就尖叫,家長應該儘早留意。尤其是孩子大聲喊叫往往伴隨著其他問題出現,比如,脾氣暴躁、有攻擊性行為、情緒障礙(恐懼、焦慮、強迫)等。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副主任醫師於瑞麗也提醒家長,如果孩子的喊叫伴隨著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其他症狀的出現,這些都表示孩子可能有些心理或者情緒問題。嚴重的情緒障礙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發展成精神問題,比如抑鬱或者焦慮。父母在孩子早期就應該注意調理孩子的情緒,儘量避免讓孩子發脾氣。兒童多動症和孤獨症的孩子都容易喊叫。

孩子尖叫還可能是因為語言表達有障礙,所以只能用喊叫來表達。所以專家一方面提醒父母要認真觀察孩子大聲的原因,一方面請家長儘量誘導孩子用語言表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