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爾岩大佛

佛爾岩大佛

佛爾岩大佛建成於唐朝貞觀年間,是匠師在陡峭的山崖上鑿刻而成的立姿站佛,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

基本信息

佛爾岩大佛佛爾岩大佛

佛爾岩位於威遠城東20公里的東聯鎮境內,石壁上有接引佛摩岩造像一尊,為圓錐立佛,站立於蓮台上。造像通高13.42米,佛身高10.56米,右手長垂,左手托蓮,兩耳垂肩,胸部袒露,袈裟衣紋古樸瀟灑。大佛右側有小龕四座,除一龕為神像(中王、文昌、川主)外,餘二龕為佛像,一為西方三勝彌陀、觀音、大勢至);一為華嚴三勝(釋迦、文殊、普賢);餘一龕為佛菩薩,小龕塑像高約2尺,選型精細大方,雖年久失修,彩繪猶存。據1953年全省文物普查鑑定,為唐代石刻。佛頂有卷栱遮護,頭部完好,螺鏇髮髻尤存少許丹青。左手下肘及其他各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剝蝕。據碑文記載:“佛爾岩又名佛神岩,古剎也”。清代曾多次募款維修佛閣,今只存大佛。1993年,宗教人士籌資在大佛近前新造一“彌陀寺”,斷跡多年的香火今天又重燃。佛爾岩大佛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十大立佛之一。

佛爾岩大佛旅遊景點已開發成集觀光覽勝、休閒度假、娛樂垂釣和舉辦會議的綜合性旅遊接待服務場所,年接待遊客已達10萬人次。

創作過程

在內江市西部的威遠縣東聯鎮,有一座中國西部內第一大站佛,它就是佛爾岩大佛。佛爾岩大佛建成於唐朝貞觀年間,是匠師在陡峭的山崖上鑿刻而成的立姿站佛,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相傳佛爾岩大佛與榮縣大佛是弟兄兩個,榮縣大佛是大哥,佛爾岩大佛為二北,故又稱二佛,樂山大佛是他們的堂叔。

佛爾岩大佛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就已成為威遠縣宗教、文物、旅遊的開發地,為威遠縣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內江、自貢、威遠周邊市、縣的宗教活動場所,每年來此參觀遊覽的遊客絡繹不絕,尤其是近年來,每逢旅遊黃金周和觀音廟會,這裡是車如流水,人如山海,一遍沸騰。

相關評論

佛爾岩大佛佛爾岩大佛

據說佛爾岩大佛、榮縣大佛、樂山大佛在同一海拔高度上,這究竟是一種巧合,還是佛教徒的有意為之,便無定論了。雖然樂山大佛、榮縣大佛更高大,但它們都是坐佛。佛爾岩大佛是立佛,系省內最大的接引佛——阿彌陀佛。《無量壽經》稱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按佛教的說法,它代表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功德。大佛背靠岩石,左右兩邊的山脈像扶手,整個連起來活像一把椅子,對面有暗山像書桌,預示著這裡的文化將會非常興盛。

藝術賞析

距離威遠縣城21公里的東聯鎮境內有一座佛爾岩彌陀寺,該寺有一尊站立千年的晚唐摩崖造像——佛爾岩大佛。佛像高11.82米,連基座通高13.42米,倚北面南站立於蓮

佛爾岩大佛佛爾岩大佛

台之上,身披袈裟,袒胸裸肘,右手長垂,左手托蓮花於前胸,面容方正豐碩,兩耳垂肩,慈眉善目,莊嚴古樸。

儘管歷經千年的風雨侵蝕,大佛依然保存完好,有道不完的美:眼神之美——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去看,大佛好像都慈祥地看著你,讓你的心變得寧靜、安詳;——服飾之美:佛像身披改良後的印度袈裟,形似披風,寥寥幾筆,便勾勒出服飾的飄逸與美麗;——雕刻之美:佛像雕刻精美,處處給人以圓潤細膩、豐潤飽滿的感覺。佛像沒有雕刻脖子,但看起來卻非常自然,其高大的身軀使人聯想到唐朝的富足與強大,也表達了晚唐人對大唐帝國復興的期盼。相傳它是根據“畫聖”吳道子的設計而雕刻成的。唐朝晚期發生“安史之亂”,為躲避戰亂,晚年的吳道子來到內江,留下這件傳世之作。

交通路線

佛爾岩大佛座落於內威公路旁,從內江、自貢來的遊客可乘座內江至威遠的公共汽車,在內威公路華場三叉路換乘威遠至華場的公共汽車可直達佛爾岩大佛。

著名大佛導航

大佛,是指露天的大型佛像,供信眾瞻仰,是某個地區的佛教信仰興盛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中國的大佛以北魏和平年間的雲崗大佛歷史最為悠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