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法衣

佛教法衣

佛教法衣佛教出家人的服裝。俗稱僧衣。法衣意即符合佛法之衣,包括製衣和聽衣。製衣傳為釋迦牟尼所規定,由受過具足戒(大戒)的比丘(男僧)和比丘尼(女僧)穿用;聽衣傳為佛陀聽許弟子穿用的一切服裝。按佛教戒律避免用青黃赤白黑等五正色和緋紅紫綠碧五間色,只用若青(銅銹色)、若黑(淤泥色)、若木蘭(赤中帶黑色)等“三如法色”。從色取名,叫作袈裟。袈裟在中國,大多用近似黑色的布製作,因此名身著僧衣的僧人之緇衣,稱僧界為緇林。自唐代武則天開始,朝廷常賜高僧紫衣、緋衣以示寵貴,因而沿成大紅袈裟。僧人說法和舉行隆重儀式時,還多穿用金襴衣(金縷織成的袈裟,胸部繡“吉祥海雲相”卍字)。佛教對袈裟提出種種名稱。如由相衣,指布條縱橫交錯縫製出田字形;百衲衣,原指應取被人遺棄的破碎布片縫納而成;蓮花衣,象徵不為污泥所染。

歷史沿革

佛教法衣穿袈裟的僧侶

釋尊所制定之衣服有三衣、五衣等,通稱法衣。中國、日本等地,由於氣候、風俗上異於印度,加上歷史變遷,故法衣之範圍有所增廣,形式也較原制多樣,凡僧尼在佛事法會期間所穿,被認為不違背戒律佛法之衣服,皆可稱為法衣。即於三衣(即袈裟)之下,另著之衣,亦並稱為法衣。於禪宗,則特稱傳法時所授與之金襴衣為法衣。

種類及顏色

佛教法衣佛教法衣
法衣因其染色而稱為袈裟,或稱福田衣、降邪衣、幢相衣(解脫幢相衣)、蓮華衣、田相衣等。有關三衣之製法,《十誦律》卷二十七及《四分律》卷四十等,均有所規定。首先割截成小布片,而後再縫合而成,此乃為杜防法衣之他用,並使僧尼舍離對衣服之欲心,以及避免他人之盜取而有此製法。依規定所裁之衣,稱為割截衣;反之,若不依規定所裁之衣,則稱縵衣。縱縱縫合,稱為豎條;橫橫縫合,稱為橫堤,由於兩者縱橫交錯而顯田形,故稱田相。至於裁縫,亦有規定,禁止直縫。布料太薄則需要重疊縫製,其重疊層數亦有一定。
法衣之顏色,諸律所論各異,大抵諸律皆贊同三種色之說,即以青、泥、木蘭(又作茜、棧、赤、乾陀、不均色等)三色為如法色,稱為袈裟和法色。又《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下舉青、黃、赤、白、黑等五正色及緋、紅、紫、綠、碧等五間色為不如法色,故禁用之。亦有一說,認為青、黃、赤、黑、木蘭為五如法色。

至於如何穿著法衣,亦有規定。通常將衣之兩端,由左肩披至右脅下後,將環掛於扣或鉤上固定,稱為搭衣。坐禪時則可覆搭兩肩,稱為通肩相、福田相;而在禮佛時,則必露出右肩,稱為偏袒右肩。此外,當法衣不穿著時,則用衣囊(又作衣袋)裝盛,以便攜行。

又三衣、五衣均為佛陀所制定之衣,故稱製衣。此外,佛應對方需要而允許其穿著之衣,稱為聽衣。製衣與聽衣,合稱為“二衣”。

種類 顏色
1、僧迦梨 
2、郁多羅僧 
3、安陀會 
4、僧祗支 
5、蕨修羅 
6、輪袈裟 
7、糞掃衣
8、涅磐僧 
9、方袍
10、絡子 
11、紫衣

三環色(不正色):青(銅青色)、黑(淤泥色)、木蘭(赤中帶黑色)。

今漢地僧服多為褐、黃、黑、灰.

藏傳佛教格魯派位黃;噶舉派為白;寧瑪派為深紅。

法衣材料

法衣之材料(衣體),有六種、七種、十種之規定,並絕對禁止使用絹布類,但亦有異說,依《四分律》卷三十九載,拘舍衣(),劫貝衣(綿)、欽婆羅衣(羊毛)、芻摩衣()、叉摩衣(麻)、舍□衣(樹皮)、麻衣、翅夷羅衣(樹皮)、拘攝羅衣(鳥毛)、□羅缽尼衣(草)等十種衣,為佛陀所準許僧眾穿用者。在中國及日本,三衣日趨形式化,故有各種袈裟之製作。而袈裟內所穿之法衣,亦有多種,其布之質料、色彩等,亦日趨華麗。尤其在日本,安陀會出現各種變形,包括諸宗所用之五條袈裟、疊五條(折五條),以及絡子(又稱掛絡、掛子,乃禪宗所用)、威儀細(淨土宗所用)、種子袈裟(主要系真宗所用)、結袈裟(修驗道所用)、三緒袈裟、衲袈裟、遠山袈裟等種類。而依其色分,則有赤袈裟、青袈裟、黃袈裟、墨袈裟等類。

史料記載

佛教法衣日本僧侶
《心地觀經》卷五謂法衣有十殊勝處,並雲(大正3·314a):“當知以是因緣,三世諸佛、緣覺、聲聞、清淨出家身著袈裟,三聖同坐解脫寶床,執智慧劍破煩惱魔,共入一味諸涅槃界。”

在印度,袈裟有九條、七條、五條三種,稱之為三衣;比丘尼則另加僧祇支、裙之類。佛教北傳後,為抵禦寒氣,始穿用厚重的衣服,或穿內衣;佛教傳入中國,又有偏衫產生。偏衫與裙縫合即為直綴。據說偏衫乃北魏宮人見僧袒露一肘,覺得不雅,於是將僧祇支加上偏袖成為兩袖,或說是只支加上覆肩而成的。

關於法衣之顏色,本來是禁用五正色及五間色,不問新舊都套用壞色。即指染成青、黃、紫、緋等色的法衣,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世間戒品〉雲(大正14·496c):“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菩薩有幾種色衣?(中略)佛告文殊師利︰不大赤色、不大黃、不大黑、不大白,清淨如法色,三法服及以余衣皆如是色。若自染若令他染,如法搗成。”

又根據《舍利弗問經》載,曇無德部穿赤衣,摩訶僧祇部穿黃衣,彌沙塞部穿青衣,薩婆多部穿皂衣,迦葉部穿木蘭衣。或謂壞色是指青、黑、木蘭三種。上述五部的衣色也是壞色的一種,並不屬於正色或間色。
《僧史略》卷上雲(大正54·237c ):“案漢魏之世,出家者多著赤布僧伽梨,蓋以西土無絲織物,又尚木蘭色拜乾陀色故,服布而染赤然也,則西方服色亦隨部類不同。(中略)著赤布者乃曇無德僧先到漢土耳。(中略)今江表多服黑色、赤色衣,時有青黃間色,號為黃褐,石蓮褐也。東京關輔尚褐色衣,拜部幽州則尚黑色。若服黑色,最為非法也,何耶?黑是上染大色五方正色也,問︰緇衣者色何狀貌?答:紫而淺黑,非正色也。”

後世通行的法衣大略有三種,即(1)律衣,以木蘭色的麻或綿布作成,最符合戒律的規定;(2)黑衣,是用黑色的麻、綿布或絹布所作的直綴;(3)色衣,指一般僧尼在法會時所穿的華麗法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