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光

余文光

余文光,福建莆田縣城內人,高級外科學家、教授。1901年6月生於福建省莆田縣。 192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1924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公共衛生學學位;1926年返國任聖路加醫院外科醫師;1932年二度留英攻讀F·R·C·S學位(英國愛登堡皇家外科學院院士學位),1933年底回國;1937年任莆田聖路加醫院院長之職

高級外科學家

余文光,福建莆田縣城內人,高級外科學家、教授。1901年6月生於福建省莆田縣。
192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1924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公共衛生學學位;1926年返國任聖路加醫院外科醫師兼任院長和附屬醫學校校長 ;1932年二度留英攻讀F·R·C·S學位(英國愛登堡皇家外科學院院士學位),1933年底回國;1937年任莆田聖路加醫院院長之職兼任院長和附屬醫學校校長;1949年任杭州廣濟醫院外科主任,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醫院,改名為浙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余先後任副院長、代院長、院長。他還是浙江省醫學會理事長、外科分會理事長、浙江醫科大學外科教研室主任。1978年兼任浙江省科委顧問,1979年當選為浙江省政協常委。同時,他還是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和浙江省副主任委員。
余文光著有:《胰頭癌切除術》中、英文版;編譯《臨床生理學概要》第一、二版;,《大腸癌流行病學的普查結論》英文版等著作。
余文光是福建省(1926)第一個介紹並變革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畢氏Ⅱ式手術 的外科醫生,解放後又在浙江省普及了這一術式;他是中國最早對胰頭癌施行whipple氏手術法的外科醫師;他還將脾腎分流手術用於門靜脈高壓合併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治療,對晚期血吸蟲病的治療作出了貢獻;在實驗外科領域,他是中國最早對動脈修補物(即人造血管)的研究者之一,在浙江,他首次利用絲織的oylon血管治癒了一名經腹股溝部巨大腫瘤切除的患者,使其肢體免於截肢。
1982年12月,余文光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82歲。

相聲演員

余文光,原名余朗,號半瓶齋主。相聲表演藝術家、曲藝作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曾就職於洛陽市曲藝說唱團、新鄉地區軍分區文工團、安徽省蚌埠市曲藝團相聲隊、安徽省淮南市歌舞團相聲隊、安徽省滁州地區歌舞團相聲隊、河南省曲藝團。現受聘於河南省藝術學校鄭州教學基地,任曲藝專職教師。
他出生在浙江平陽縣,8歲時,因父親工作調動,舉家北遷至河南開封。1960年,年僅17歲的余文光拜楊寶璋先生為師,學說相聲。在近50年的藝術生涯中,他不僅得到恩師楊寶璋先生的真傳,還受到陶湘九、馬三立師爺和高笑臨、侯寶林、張永熙、王本林、郭德眾、馬寶璐、靳玉奇、郭海泉等師伯、師叔的言傳身教,還得到過金文和、鄭小山、
李伯祥、任文利等眾多師兄的熱情幫助和指導。在眾多良師益友的教誨和幫助下,從理論到實踐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其相聲表演日臻成熟。由於嗓音的先天不
足,他不擅長“唱”。但他揚長避短,在“說、學、逗”上苦下功夫,並多方面學習其他藝術門類。除了相聲表演,他還能夠嫻熟地表演口技、小品、快板書、山東
快書等。業內人士對他的評價是“善於說、學、逗,善於模擬”,稱他的相聲為“文哏相聲”,融文學性、哲理性、趣味性於一體,自成風格。他的演出足跡遍及祖
國各地,曾多次榮獲國家級和省市級大獎,其作品先後被中央電視台及部分省、市電視台播出,還被太平洋音像公司、揚子江音像公司製作光碟公開發行。個人傳略
被《開封文藝家辭典》、《河南當代曲藝家辭典》、《中國曲藝界名人大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收錄。1974年,他應邀到洛陽市曲藝說唱團擔任教
師;1995年、2002年在開封民眾藝術館曲藝培訓班擔任教師。他的弟子王彤、馬恩澤、魏鵬和學生范軍、李博成、李博良等都是活躍在曲壇上的新星。1995年,鑒於余文光先生在曲藝事業上的成就,河南省曲藝家協會和開封市曲藝家協會專門專門召開了“余文光相聲藝術研討會”。
目前,他仍活躍在省內外的舞台上,並且還經常在《曲藝》、《時代演藝》、《大河報》、《鄭州日報》、《汴梁晚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以及軼文趣事。2006年,《余文光相聲半瓶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該書分傳統整理篇、近期創作篇、軼聞趣事篇三個篇章,其中《小店春風》、《二能話今昔》、《汴梁童趣》等段子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