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同希

余同希

余同希,1964年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本科畢業,1968年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研究生畢業(導師:王仁院士),1983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PhD)學位(導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W. Johnson教授)。1995年獲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博士(DSc,榮譽)。 余同希曾任北京大學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1995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學,先後擔任機械工程系講座教授、工學院副院長、機械工程系系主任、協理副校長、霍英東研究院院長、工學院代院長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58年~1964年   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本科。

1964年~1968年   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研究生。

1980年~1983年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PhD)。

1968年~1979年   一機部所屬廠所,設計及研究工程師。

1980年~1983年   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

1984年 美國Brown大學研究人員。

1984年~1991年   北京大學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固體力學教研室主任。

1991年 英國劍橋大學,皇家學會訪問學者。

1992年~1995年3月  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大學(UMIST) 機械工程系教授(Reader)。

1995年4月~至今  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歷任第一機械工業部所屬工廠及研究所工程師(1970-1979),北京大學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4-1991),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大學(UMIST) 機械工程系教授(1991-1995)。1995年4月加入香港科技大學,任機械工程系講座教授,並先後擔任工學院副院長(1998-2000)、機械工程系系主任(2002-2007)、香港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2006-2010)、霍英東研究院院長(2007-2010)。現為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究與研究生教育)的資深顧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問教授,浙江大學包玉剛講座教授,寧波大學包玉剛講座教授。同時,也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力學所、中國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國內外十餘所院校的顧問教授或客座教授。

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 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湖南大學、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大學(UMIST)、 新加坡國立大學、澳大利亞Swinborne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Int J Mech Sci(國際機械科學學報),Int J Impact Engng(國際衝擊 工程學報),力學學報、固體力學學報、力學進展、套用力學學報:編委。

香港工程師學會資深會員。

中國力學學會理事。

香港力學學會會長。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員。

香港研究資助局工程評議組成員。

英國劍橋邱吉爾學院海外院士,1988 & 1991。

英國皇家學會訪問學者,1991。

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博士(Doctor of Science),1995。

研究方向

1 金屬板殼在成型過程中的回彈與皺曲;

2 柔性桿件的塑性大變形;

3 結構在衝擊下的動力回響與失效;

4 結構動力回響中的異常行為;

5 梁中的塑性彎曲波;

6 慣性敏感能量吸收結構;

7 材料的軟化效應和彈性效應對結構動力行為的影響;

8 彈塑性地基梁的靜、動力行為;

9 非完善結構在衝擊下的動力行為;

10 紡織複合材料的能量吸收性能;

11 工地安全帽及腳踏車安全帽的抗衝擊性能與老化效應;

12 交通安全與防護結構。

主要貢獻

1 TX Yu and W Johnson. The Plastica:the large elastic-  plastic deflection of a strut. Int J Non-Linear Mech,  1982,17,195~209。

2 TX Yu and W Johnson. The large elastic-plastic deflection  with springback of a circular plate subjected to circum-  ferential moments. ASME J Appl Mech,1982,49,507~515。

3 TX Yu and W Johnson. Cylindrical bending of metal strips.  Metals Technology,1983,10,439~448

4 PS Symonds and TX Yu. Counterintuitive behaviour in a  problem of elastic-plastic beam dynamics. ASME J Appl Mech,  1985,52,517~522。

5 XQ Wu,C Liu and TX Yu. A bifurcation phenomenon in an elastic-  plastic symmetrical shallow truss subjected to symmetrical  load. Int J Solids Struct,1987,23,1225~1233。

6 余同希. 塑性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7 TX Yu and WJ Stronge. Large deflection of a rigid-plastic  beam-on-foundation from impact. Int J Impact Engng,1990,  9,115~126。

8 XD Wang and TX Yu. Parkes revisited:effect of elastic  deformation at the root of a cantilever beam. Int J Impact  Engng,1991,11,197~209。

9 余同希,章亮熾. 塑性彎曲理論及其套用. 科學出版社,1992。

10 WJ Stronge and TX Yu. Dynamic Models for Structural   Plasticity. Springer-Verlag,London,1993。

11 TX Yu. Elastic effect in the dynamic plast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Chapter 9 in Structural Crashworthiness and   Failure,ed. N Jones and T Wierzbicki,341~384,Elsevier,1993。

12 余同希,華雲龍. 結構塑性動力學引論. 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

13 XY Su,TX Yu and SR Reid. Inertia-sensitive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s. Part I:Effects of inertia and   elasticity,Int J Impact Engng,1995,16,651~672。

14 TX Yu,JL Yang,SR Reid and CD Austin. Dynamic behaviour of   elastic-plastic free-free beam subjected to impulsive loading.   Int J Solids Struct,1996,33,2659~2680。

15 TX Yu and LC Zhang. Plastic Bend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s.   World Scientific,Singapore,1996。

16 TX Yu,JL Yang and SR Reid. Interaction between reflected   elastic flexural waves and a plastic "hinge" i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pulse loaded beams. Int J Impact Engng,1997,   19,457~475。

17 SR Reid,TX Yu and JL Yang. An elastic-plastic hardening-   sodtening cantilever beam subjected to a force pulse at its   tip:a model for pipe whip. Proc R Soc Lond A 454,1998,997~1029。

18 TX Yu,XM Tao and P Xue. Energy-absorbing capacity of grid-   domed textile composites. 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60,785~800。

19 TX Yu and FL Chen. A further study of plastic shear failure   of impulsively loaded clamped beams. Int J Impact Engng,   2000,24,613~629。

20 TX Yu,QP Sun and JK Kim ed.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Plasticity. Trans Tech Publications,Zurich,Switzerland,2000。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於衝擊動力學、塑性力學、結構與材料的能量吸收、複合材料與多胞材料等領域。編寫出版了《塑性力學》(2010年再版易名為《工程塑性力學》)、《工程材料及其力學行為》、《結構塑性動力學引論》及《衝擊動力學》等四部教材;著有《塑性彎曲理論及其套用》,《塑性結構的動力學模型》和《材料與結構的能量吸收》等三部專著(都有英文版在國外出版);發表了學術期刊論文330篇(大都為SCI收錄)、國際會議論文200篇、專利4項。

獲獎記錄

2001年獲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