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草不黃[魯西奇作品]

何草不黃[魯西奇作品]
何草不黃[魯西奇作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草不黃》是由魯西奇所著的一本書籍,於2015年6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十數年研究心得,讀史論世。千餘年時空穿梭,居今志古。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魯西奇魯西奇
一本重寫的講義,講《漢書》,也講其他。細心的讀者,總能在本書中讀到你正在尋找的答案。

本書通過對《漢書》若干篇章的細緻解讀,分析《漢書》所敘述之歷史過程與歷史認識的根源,揭示記憶、回憶、追憶及謊言在歷史敘述與認識形成過程中的意義與局限;展現皇帝、官僚、俠士與儒生以及普通百姓的思想、言行與生活,闡明歷史過程中人、社會與國家的不同作用及其局限;以現代人的思想與智慧,洞察歷史真相,認識人類歷史進程及其特徵,闡發歷史敘述中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對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和價值,思考現代社會、現代人的前世今生。

作者憑藉紮實的史料、嚴謹的考證及推理,輔以豐富的歷史想像力、動人心弦的故事、幽默詼諧的語言,展現了漢代社會的歷史圖景諸多精彩斷面,其中不時穿插深邃的洞察力與精闢的學術分析。是一部學術性與可讀性兼具的佳作。

作品目錄

《漢書》的成立:歷史敘述的本原

一劉邦的早年故事:“天命”與“民心”的製造

(一)劉媼夢神而孕高祖

(二)劉邦醉臥酒家與王媼、武負折券棄債

(三)“大丈夫當如此”

(四)空手赴宴,娶得美人歸

一劉邦的早年故事:“天命”與“民心”的製造

(一)劉媼夢神而孕高祖

(二)劉邦醉臥酒家與王媼、武負折券棄債

(三)“大丈夫當如此”

(四)空手赴宴,娶得美人歸

(五)“赤帝子斬白帝子”

二“北方有佳人”:傳聞、想像與重構

(一)“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二)“一見”

(三)武帝的思念

三記憶、回憶、追憶以及謊言

(一)記憶

(二)回憶

(三)追憶

(四)謊言

(五)歷史敘述的“真實”

帝王之道:成功的天子與失意的皇帝

一“天人三策”:武帝的問題和董仲舒的回答

(一)第一策

(二)第二策

(三)第三策

(四)天子與儒生

二輪台詔:帝王的懺悔

(一)武帝的追悔

(二)輪台詔文本復原

(三)“晚而改過”

三王莽的天子夢

(一)入夢

(二)夢酣

(三)驚夢

四皇帝與天子

(一)“選”皇帝

(二)“受命之王”與“繼體之君”

酷吏與循吏:霸王道的治理實踐

一“三尺法”與“人主意指”

(一)少年張湯的故事

(二)刀筆吏

(三)文法深刻

(四)“人主意指”與“三尺法”

(五)酷吏的人格

二奉法循理與寬仁待民

(一)奉法循理

(二)力行教化而後誅罰

(三)寬仁待民

三“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一)循吏與酷吏的交鋒

(二)能吏

(三)“漢家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的“本事”

(四)釋“霸道”

義氣仁心:俠客與儒生的世界

一從“風塵三俠”和“柳毅傳書”說起

(一)“風塵三俠”的故事

(二)柳毅與龍女

(三)仁以愛之,義以正之

二救人於阨,振人不贍

(一)“俠以武犯禁”

(二)公侯之門,仁義焉存

(三)布衣之俠

(四)閭巷豪俠

(五)“遊俠”解

三以仁安人,以義正我

(一)留意於仁義之際

(二)游文於六經之中

(三)儒家之說,“於道最為高”

編戶齊民:漢代農民的生活與社會

一編戶齊民:王朝國家統治下普通百姓的身份

(一)“編戶齊民”釋義

(二)戶籍制度的形成

(三)漢代的戶籍

二五口之家及其生計和負擔

(一)五口之家

(二)五口之家與百畝之田

(三)丁男被甲,丁女轉輸

三《先令券書》與《中服共侍約》

(一)《先令券書》

(二)《中服共侍約》

四靜謐而安寧的鄉村

(一)靜謐的鄉村

(二)鄉村秩序的法則及其基礎

徵引與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魯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蘇東海人。現為廈門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與歷史地理研究。出版《區域歷史地理:對象與方法——漢水流域的個案考察》、《城牆內外:古代漢水流域城市的形態與空間結構》、《人群·聚落·地域社會: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國古代買地券研究》、《中國歷史的空間結構》等專著6種,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