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照范

何照范

何照范,教授,碩士生導師,省生化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貴州省首批省管專家。曾任原貴州農學院生化營養研究所所長、貴州大學生化中試基地主任、貴州省生化工程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營養學會分析專業組副組長、貴州省生化營養學會副理事長、貴陽市政府專家組成員、貴州大學校學術委員等。

基本信息

從1963年留校,何照范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羅登義教授主持的“中國水果營養成分分析研究”之中,這段時間沒有寒暑假及星期休息,經常加班加點。工作不到三年,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生化營養研究室(所)成了封資修的陣地,很快,我國著名生化及營養學家羅登義教授就被扣上了“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此時全室人員陷入混亂之中,年輕的何照范更是苦悶和彷徨,在黑暗中苦思和探索。好不容易熬到1973年,他參加了省組織的新技術推廣工作隊,在深入基層酒廠中刻苦鑽研,研製出了白地霉水解液(含核苷酸類成分),建立了702(白地霉水解液)簡易卡片檢測方法,並參加了北京全國農業科技新技術展覽會,在宣講和推廣套用中受到好評。1976年,何老師著手“穀物直鏈、支鏈澱粉分離、純化及檢測技術”的研究,這一項目面臨全國較強的競爭對手和文獻的缺乏,他不分白天黑夜拚命工作,甚至連續幾個晚上不睡覺,終於創建出了簡易的分離方法和檢測技術,被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評為“全國重大科技成果獎”,生化營養研究室(所)榮獲“全國科技戰線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到80年代末,學校安排何老師專門進修英浯再派往英國深造,由於當時主持的科研攻關課題、學科建設及行政重擔壓在身上,他放棄了這次極好的機會,全身心撲在工作上。90年代初期,學校領導動員何老師去科研處兼任處長,他想到要集中精力抓好生化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也推掉了。
40餘年來,何老師忘我工作奮鬥在高校第一線,獻身於教育、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做出了應有貢獻。他領導的課題組是一支科研素質高、能打硬仗、團結合作攻關的優秀學科群體,40多年來主持完成了國家、省(部)等科研課題40餘項。他十分重視學術人才的培養和學科建設,始終把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作為頭等大事來抓。1981年以來,作為生化碩士導師共招收培養了18屆計65名生化碩士研究生,其中半數以上都獲得了博士學位,已成為所在單位的學術骨幹。他帶領生化營養研究所,依託學科團隊優勢,於1992年11月將該所建成了“省級生化重點學科”。1996年後,在新組建的貴州大學領導支持下,何老師全力投入到生化中試基地的建設中,帶領團隊艱苦努力,於1998年高速度建成了產學研結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並於2000年11月29日經省科技廳批准為“貴州省生化工程中心”(省重點中試基地),現在又進入了國家教育部“西南藥用生物資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期,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發展生化技術產業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4年10月何老師退休了,但他仍一直關心生化學科及工程中心的發展,2005年又被返聘回到了貴州省生化工程中心,繼續發揮餘熱。回想起戰鬥在高教一線的40多個春秋,何老師深有感觸的說:“我沒有虛度年華,對科教事業永遠追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