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

何清漣

何清漣(1956年~),女,湖南邵陽人,作家、經濟學家。旅居美國。近年來專門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尤其是對中國社會轉型期資本形成的特點,政治資本形成的特點,政治資本、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等各種社會資本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國家、社會和市場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國家、社會和市場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衝突的關係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主要代表作為《人口:中國的懸劍》,《現代化的陷阱》,《經濟學與人類關懷》《我們仍然在仰望天空》等著作。其中《現代化的陷阱》在海內外引起轟動,成為學術著作中罕見的暢銷書,並於2000年獲首屆長江讀書讀者著作獎。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文化大革命中在湖南從事鐵路建設。

1979年考入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

1983年畢業後在湖南財經學院工作。

1985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系。

1988年獲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後任教於暨南大學、任《深圳法制報》社編輯,業餘從事經濟學的研究工作,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01年6月14日從深圳家中隻身出走,先經由北京前往新加坡,後取道日本到美國。

出版著作

(1)《人口:中國的懸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本書從巨觀上全面分析了中國明清以來近400年人口激增對社會進程的巨大影響。

(2)《經濟學與人類關懷》,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

(3)《現代化的陷阱: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問題》,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

(4)《我們仍然在仰望星空》,灕江出版社,2001年

(5)《20世紀後半葉歷史解密》(Decoding History : 1950s~2000s),博大出版社,2004年

(6)《中國改革的得與失》(The Gains and Losses of China's Reform),與程曉農合著,博大出版社,2007年

本書內容包括:改革路徑的拷問;中國經濟改革的陷阱;中國社會結構變動;政治變遷

發表文章

01論文 期刊 發布時間
當前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性分析 書屋 2000-03-15
中國當代經濟倫理的劇變 開放時代 1998-02-28
“圈地運動”與中國社會心理的變遷 (與張祥平合寫)戰略與管理 2000-08-05
中國經濟的斷裂帶 戰略與管理 1998-10-15
“適者生存”與“有閒階級” 面對財富與貧困的思考 讀書 1998-10-10
中國近代農村經濟破產和人口壓力的關係 中國農史 1987-12-31
中國經濟的反市場形態原因分析 戰略與管理 1999-10-05
我們仍然在仰望星空——世紀之交的回望 (與李輝合寫)
書屋 1999-08-15
經濟學理論和“屠龍術” 讀書 1997-03-10
清代的人口壓力和租佃形態 江淮論壇 1987-12-27
憲政與集團利益訴求 天涯 1999-10-15
利益的衝突——傾聽不同的聲音 天涯 2001-02-15
中國經濟反市場形態的剖析 改革與理論 2000-05-15
對中國20年經濟改革的批判性透視 廣州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1999-03-30
20世紀最重大的社會變革:小農階級的消失 新西部 2001-06-01
舊曲新彈:經濟發展與社會代價 (與張祥平合寫)
開放時代 1999-12-30
面臨多重困境的“中國製造” 新經濟雜誌 2007-08-10
憲政中國與“老權貴帶入新社會” 戰略與管理 1999-08-05
什麼樣的“發展”?——對開發中國家現代化道路的反思
天涯1998-02-15
中國女人:憤世嫉俗不容易 中國社會導刊 2001-03-15
共享社會財富的增長 改革先聲(新視點) 1999-06-30
什麼是真正的批評規則——對張曙光先生《批評規則、交往理性和自由精神》一文有關事實的澄清與回答 書屋 2000-01-15
金融危機挑戰“經濟奇蹟” 讀書 1997-12-10
西部大開發的環境憂思 中國民族 2004-06-06
漫遊二百一十年前的美國費城 書屋 1999-10-15
貧富差距的核心是知識差距 出版參考 2003-01-15
胡雪岩現象與中國三代商人 (與易銘合寫)天涯 1999-12-15
談公務員的引咎辭職 安徽決策諮詢 2001-05-25
魯迅“藥”之新解——人血饅頭的另一種吃法 書屋 1999-02-15
公平與效率:決策的兩難境地 安徽決策諮詢 2001-01-25
西部大開發的環境憂思 陝西水利 2004-06-30
中國經濟的軟肋:三個不可持續 中國市場 2009-01-18
改制“王牌”不能濫用 讀書 1998-01-10
西方資本對投資環境的制度要求 (與程曉農合寫)稅收與社會 2001-06-10
中國企業家的成長環境──漫話1860年以來的3代中國商人 改革先聲(新視點) 1999-11-30
我看《切·格瓦拉》一劇 書屋 2001-04-15
學術泡沫與國情研究 天涯 1997-08-15
為經濟學引回人類關懷
讀書1996-03-10
中國誰在參與資本原始積累 中國商界 1999-04-15
清末中國的大量外債及其分析 財經研究 1986-12-27
關鍵在於道德和政治責任的建立 領導文萃 1998-10-15
貧富差距的核心問題是知識差距 港澳經濟 1999-06-15
“長江讀書獎”頒獎會上的獲獎致辭 書屋 2001-01-15
偷漏稅在中國為何如此嚴重? 財經界 2001-05-01
中國用什麼吸引外資?—— 西方資本對投資環境的制度要求(與程曉農合寫) 財經界 2001-03-01
心靈深處的一座墳墓 黃河 1999-12-15
股份制:逆境中的政策選擇——用股份制重組國有資產的機遇和風險 開放時代 1997-10-30
中國為何不再被外資視為福地 中國市場 2008-09-18
透過數字看中國 改革先聲(新視點) 1999-09-30
我的“資產負債表” 書屋 1999-12-15
經濟發展與社會代價(與張祥平合寫)
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 2000-03-15
財富的追求與經濟倫理的畸變 華夏星火 1999-04-15
社會良心的呼籲——讀秦暉《天平集》 書屋 1998-10-15
滾滾紅塵中的無奈 書屋 1998-12-15
引咎辭職及其他 新西部 2001-07-01
愛我們現在,愛我們未來 西部大開發 2001-05-15
何清漣的兩個話題 改革先聲(新視點) 2000-05-30
高薪能否養廉 中國社會導刊
2001-07-15
“攻堅戰”:國有企業改革(程曉農合寫)稅收與社會 2001-02-10
精神境界·技術層面·思想家(與單小海合寫)書屋 1998-10-15
貧富差距的核心問題是知識差距 理論廣角.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 1999-08-15
有關成功的現代神話 新西部 2000-12-30
外國資本到底瞄準中國市場的哪一點? (與程曉農合寫)
開放潮 2001-01-25
中國經濟信用的失常狀態 管理與財富 2001-07-30
世界性的思考 重振政府活力 商業時代 2000-03-10
財富的困擾 天涯 1996-12-15
“適者生存”與“有閒階級”——面對財富與貧困的思考 鄉音 1999-01-10
轉軌時期的政治經濟學問題 福建改革 1998-09-15
改革路上的他山之石——讀金雁的《新餓鄉紀程》 書屋 1998-10-15
中國特色的“引咎辭職制”會不會走過場 中國社會導刊 2001-05-15
在路上 理論學習與探索 2002-04-20
誰來斬“老鼠的尾巴”? 書屋 2000-05-15
“高薪”就能養廉嗎? 安徽決策諮詢 2001-03-25
誰造成了市場失靈 中國商界 1999-10-15
人類與自然同在 南風窗 1998-11-15
警惕!遠未終結的“資本原始積累” 中國商人 1998-11-05
知識差距:貧富差距的核心 教師博覽 2000-01-15
“高薪”就能養廉嗎?
新聞天地
2001-02-10
財富的困惑 北方經濟 1999-04-20
機構改革為什麼勢在必行 山西老年 2000-07-15
面對共同的世界——‘1979—1988中國10年經濟改革的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述評(下篇) 特區經濟 1989-01-31
實事求是地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生產力標準與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再認識”理論研討會綜述 特區經濟 1988-04-30
權威制衡:對改革中政治、經濟浪漫主義的批判——訪肖功秦 特區經濟 1989-05-01
改革“瓶頸”的人文關懷(與李輝合寫)
中國商界 1999-07-15
環保優先還是發展優先? 環境 2004-04-15
經濟學家何清漣直言 資金去向不明 啟動經濟困難 領導決策信息 2000-12-06
貧富差距的核心問題是知識差距 港澳經濟 1999-06-15
於無聲處聽驚雷——讀《心香淚酒祭吳宓》 紅岩 1998-05-15
面對共同的世界——“1979—1988中國10年經濟改革的回顧與展望”國際研討會述評(上篇) 特區經濟 1988-06-29
中國進入就業寒冬 雜文選刊 2003-07-01
封建商業繁榮的背景分析 探索與爭鳴 1988-04-30
城市改革與城市開放——訪林凌教授 特區經濟 1990-01-31
眺望世紀(與李輝合寫)
中國商界 1999-08-15
困惑中的探索——蘇紹智教授訪問記 特區經濟 1988-06-29
稅收善征 還要善用——談尊重納稅人 稅收與社會 2001-04-10
腐敗泥潭的一隻毒菌 四川監察 2000-02-01
特區發展縱橫談(二) 特區經濟 1990-05-01
世內人的世外情 散文 2000-07-01
危機和選擇——訪戴園晨教授 特區經濟 1989-04-01
經濟體制改革的最佳選擇:建立有管理的市場經濟——訪陳琦偉 特區經濟 1989-05-01
社會轉型期中的深圳各職業階層 特區實踐與理論 1989-10-15
高薪能否養廉 黨政幹部文摘 2001-08-10
WTO的“冷點”問題 中國社會導刊 2001-06-15
改革呼喚全新的政治經濟學 四川監察 1997-03-01
再談危機與選擇——二訪戴園晨教授 特區經濟 1989-06-30
中國人口轉變的基本態勢(與胡蘇雲合寫)
特區實踐與理論 1989-06-15
中國企業的知識底座 經理人 1998-10-15
老樹經霜更清發——訪馮蘭瑞教授 特區經濟 1989-01-31
巴西“經濟奇蹟”的代價 西部時報 2007-06-15
貧富差距的核心問題是知識差距 山西經濟日報 2001-09-22
權力與市場結合作用下的兩極分化 中國社會報 2000-08-22
婚姻中的經濟學 財會月刊 2013-01-15

榮譽及成就

1999年6月14日,被《美國商業周刊》“亞洲之星”專號評為“亞洲之星(50LeadersatTheForefrontofChange,THESTARSOFASIA)。

1999年11月28日,被《三聯生活周刊》列為25位時代人物之一,稱她“代表了中國改革的良心”。

2000年10月29日,《現代化的陷阱》一書榮獲首屆“長江讀書獎”讀者評選著作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