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課堂

低效課堂

低效課堂(Inefficient class;Low efficiency classroom )是指以前教學滿堂灌、低效能的“學生不願聽、教師講得累”的傳統性的課堂。低效課堂費時多、效果差,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培養、理論與社會生產實踐脫節問題嚴重,甚至違背我國中長期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是教育界急需解決的教育教學的大問題。

低效課堂的定義

課堂的低效性問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也是教育界比較頭疼的問題,就像工廠對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有嚴格要求一樣,教育教學的高效也成為教育教學所孜孜以求目標,特別是在目前我國教育新政和新課改的教育大背景下,課堂效率問題成為教育界的最熱門的話題,引起廣泛的關注。

低效課堂的表現

低效課堂的內容和形式的主要表現:

1、時間分配不合理。

2、課堂教學目標不清晰。

3、教學重點不突出。

4、小組討論流於形式。

5、教學活動和課堂練習沒有服務於當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6、缺乏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觀念,不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

7、忽略組織教學,缺少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課堂低效的原因

課堂低效的原因有教師方面的也有體制方面的:

一、教師方面的:

課型把握不準,對各課型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夠清晰、到位。

過於追求教學的情境化。

教學過於追求手段現代化,尤其是有些教師課件的使用制約了課堂教學。

部分教師不能駕馭課堂,知識的準確性有問題,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把握不夠準確。

二、課堂低效表現的機制因素:

教師的評價沒有做到科學、公正。

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表現機會,而且有些教師給學生提供的學習機會不均等。

教師的情緒不高,不能使學生產生情緒上的共鳴,課堂氣氛沉悶。

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很好落實。

課堂低效的反思

現實社會的教育教學目的是培養人和促進受教育者得到發展、更好適應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更好地參加社會生產、資源配置和各項服務工作,提高自身素質和社會競爭能力,因此,應試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一、課堂低效的主要體現:

1、學生負擔有增無減。原因:教師對教材和課標不熟;教師對高考無經驗;學習科目增加;高考競爭激烈。

2、課程計畫不能得到完全落實。研究性學習成為學校的裝飾品;綜合實踐成為課程的點綴品;通用技術與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的奢侈品。

3、學生視野狹窄,興趣單調。

4、心理負擔和學習壓力大,導致身體素質下降。

二、歸因:

高考(考試形式、考試內容、招生方法)不能很好地支持課改。

三、問題:

高考、公考等是國家公平、公正選撥人才的機制,因此,高考不能廢,課改還要搞,出路在哪裡?高效課堂!

四、應試教育,已經證明是費時低效的,違背“教育目標是培養人的活動”的初衷,社會負效應明顯。

五、出路:高效課堂。

當時間被用到極限時,教學必然從有效走向高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