佉盧文

佉盧文

佉盧文字大約和印度的婆羅米文字的出現時間相近,但婆羅米文字在印度和東南亞的許多文字中派生,而佉盧文沒有什麼後繼文字,最後被婆羅米文字取代。然而,佉盧文使用時正是佛教發展時期,有許多佛經是用佉盧文記載的,並通過絲綢之路向中亞和中國西部流傳

基本信息

文字起源

佉盧文是起源於古代犍陀羅,後來流行於中亞廣大地區的一種文字,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語文和佛教語文。在東漢末年,伴隨著貴霜王朝的日趨瓦解,貴霜難民遷入塔里木盆地,佉盧文開始在於闐、鄯善等地傳播。

佉盧文最早起源於古代犍陀羅,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原文為Kharosthi,全稱“佉盧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帶使用,公元1—2世紀時在中亞地區廣泛傳播。公元4世紀中葉隨著貴霜王朝的滅亡,佉盧文也隨之消失了。18世紀末佉盧文早已經成了一種無人可識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國學者普林謝普探明了佉盧文的奧秘。但是問題在於公元3世紀時,佉盧文在產生它的印度消失了,怎么突然又在異國他鄉流行了起來?這著實讓歷史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佉盧文是一種古代文字,通用於印度次大陸西北部和中亞的阿富汗一帶, 最早發現的佉盧文可追溯至公元前251年,至公元3世紀時就已逐漸消失,但在絲綢之路各地仍被使用,可能一直到7世紀才徹底被遺棄。

佉盧文佉盧文

佉盧文可能是在公元前波斯人統治印度次大陸西北部時從阿拉米字母演變出來的,但是沒有發現這種演變的確實證據。佉盧文字大約和印度的婆羅米文字的出現時間相近,但婆羅米文字在印度和東南亞的許多文字中派生,而佉盧文沒有什麼後繼文字,最後被婆羅米文字取代。然而,佉盧文使用時正是佛教發展時期,有許多佛經是用佉盧文記載的,並通過絲綢之路向中亞和中國西部流傳。大英圖書館在1994年接受捐贈有公元1世紀用佉盧文字書寫的最早佛教貝葉經,是在阿富汗發現的。

簡介

佉盧文字是一種音節字母文字,由252個不同的符號表示各種輔音和元音的組合,從右向左橫向書寫,一般用草體,也有在金屬錢幣上和石頭上的銘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