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努利方程[伯努利原理]

伯努利方程[伯努利原理]

丹尼爾·伯努利在1726年提出了“伯努利原理”。這是在流體力學的連續介質理論方程建立之前,水力學所採用的基本原理,其實質是流體的機械能守恆。即:動能+重力勢能+壓力勢能=常數。其最為著名的推論為:等高流動時,流速大,壓力就小。 伯努利原理往往被表述為p+1/2ρv2+ρgh=C,這個式子被稱為伯努利方程。式中p為流體中某點的壓強,v為流體該點的流速,ρ為流體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h為該點所在高度,C是一個常量。它也可以被表述為p1+1/2ρv12+ρgh1=p2+1/2ρv22+ρgh2。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伯努利方程是由機械能守恆推導出的,所以它僅適用於粘度可以忽略、不可被壓縮的理想流體。

基本信息

方程式

原表達形式

適於理想流體(不存在摩擦阻力)。式中各項分別表示單位流體的動能、位能、靜壓能之差。

伯努利原理伯努利原理

假設條件

使用伯努利定律必須符合以下假設,方可使用;如沒完全符合以下假設,所求的解也是近似值。
定常流:在流動系統中,流體在任何一點之性質不隨時間改變。
不可壓縮流:密度為常數,在流體為氣體適用於馬赫數(Ma)<0.3。
無摩擦流:摩擦效應可忽略,忽略黏滯性效應。
流體沿著流線流動:流體元素沿著流線而流動,流線間彼此是不相交的。

流體力學中的物理方程

理想正壓流體在有勢體積力作用下作定常運動時,運動方程(即歐拉方程)沿流線積分而得到的表達運動流體機械能守恆的方程。因著名的瑞士科學家D.伯努利於1738年提出而得名。對於重力場中的不可壓縮均質流體 ,方程為p+ρgh+(1/2)*ρv^2=c 式中p、ρ、v分別為流體的壓強密度速度;h為鉛垂高度;g為重力加速度;c為常量。上式各項分別表示單位體積流體的壓力能 p、重力勢能ρgh和動能(1/2)*ρv ^2,在沿流線運動過程中,總和保持不變,即總能量守恆。但各流線之間總能量(即上式中的常量值)可能不同。對於氣體,可忽略重力,方程簡化為p+(1/2)*ρv ^2=常量(p0),各項分別稱為靜壓動壓總壓。顯然 ,流動中速度增大,壓強就減小;速度減小, 壓強就增大;速度降為零,壓強就達到最大(理論上應等於總壓)。飛機機翼產生舉力,就在於下翼面速度低而壓強大,上翼面速度高而壓強小 ,因而合力向上。 據此方程,測量流體的總壓、靜壓即可求得速度,成為皮托管測速的原理。在無旋流動中,也可利用無旋條件積分歐拉方程而得到相同的結果但涵義不同,此時公式中的常量在全流場不變,表示各流線上流體有相同的總能量,方程適用於全流場任意兩點之間。在粘性流動中,粘性摩擦力消耗機械能而產生熱,機械能不守恆,推廣使用伯努利方程時,應加進機械能損失項。
圖為驗證伯努利方程的空氣動力實驗。
補充:p1+[ρ(v1)^2]/2+ρgh1=p2+[ρ(v2)^2]/2+ρgh2(1)
p+ρgh+(1/2)*ρv^2=常量 (2)
均為伯努利方程
其中ρv^2/2項與流速有關,稱為動壓強,而p和ρgh稱為靜壓強。
伯努利方程揭示流體在重力場中流動時的能量守恆。
由伯努利方程可以看出,流速高處壓力低,流速低處壓力高

套用要點

套用伯努利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可歸納為:
1.先選取適當的基準水平面;
2.選取兩個計算截面,一個設在所求參數的截面上,另一個設在已知參數的截面上;
3.按照液體流動的方向列出伯努利方程。

舉例

圖II.4-3為一噴油器,已知進口和出口直徑D1=8mm,喉部直徑D2=7.4mm,進口空氣壓力p1=0.5MPa,進口空氣溫度T1=300K,通過噴油器的空氣流量qa=500L/min(ANR),油杯內油的密度ρ=800kg/m。問油杯內油麵比喉部低多少就不能將油吸入管內進行噴油?
解:
由氣體狀態方程,知進口空氣密度ρ=(p1+Patm)*M/(RT1)=(0.5+0.1)*29/(0.0083*300)kg/m=6.97kg/m
求通過噴油器的質量流量
qm=ρa*qa=(1.185*500*10^-3)/60=0.009875kg/s
求截面積1和截面積2處的平均流速:
u1=qm/(ρ1A1)=[0.009875/(6.97*0.785*0.008^2)]m/s=28.2m/s
u2=qm/(ρ2A2)=[0.009875/(6.97*0.785*0.0074)]m/s=32.9m/s
由伯努利方程可得
p1-p2=0.5*ρ1(u2^2-u1^2)=0.5*6.97(32.9^2-28.2^2)pa=1200.94pa
吸油管內為靜止油液,若能吸入喉部,必須滿足:
p1-p2≥ρgh
h≤(p1-p2)/ρg=1200.94/(800*9.8)m=0.153m

說明油杯內油麵比喉部低153mm以上便不能噴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