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毛山豆根[伏毛山豆根]

伏毛山豆根[伏毛山豆根]
伏毛山豆根[伏毛山豆根]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伏毛山豆根,是雙子葉植物綱、豆科、山豆根屬灌木。產於雲南。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痛。主治腸炎腹瀉,腹脹,胃痛,咽喉痛。性味 苦、寒。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伏毛山豆根[伏毛山豆根] 伏毛山豆根[伏毛山豆根]

灌木,高約45厘米,枝及小枝無毛,有縱細紋。葉具小葉3-5枚,葉柄長8-12厘米,小葉厚紙質,上面無毛,下面密生貼伏茸毛;中脈在上面稍凹下,下面略凸起,側脈約5-6對,兩面均不明顯;頂生小葉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1-17.5厘米,寬6-8厘米,先端突短漸尖,基部楔形,小葉柄長1.3厘米,側生小葉對生,橢圓形,長9-15厘米,寬4.5-8厘米,先端突短漸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幾無小葉柄。

總狀花序長達13-21厘米,密生細短貼伏毛,總花梗長10厘米;苞片小,長約1毫米,不顯;花萼寬鐘形,長寬均約5-6毫米,頂端5淺齒,斜,近於平截,有極細貼伏毛;花冠乳白色,長1.5厘米,下垂,易脫落,旗瓣瓣片長方形,長1.1厘米,寬4毫米,頂端鈍圓,微凹,基部兩側有小耳,折合,向背部反曲,瓣柄長約5毫米,寬約1毫米,向上寬展,翼瓣長方形,長1厘米,寬3毫米,頂端鈍圓,基部兩側各有小耳,上側較大,瓣柄長4毫米,寬不足1毫米,斜長,龍骨瓣倒卵狀長橢圓形,頂端圓,基部兩側具小耳,上側較大,上緣粘合,瓣片長1.1厘米,寬達4毫米,瓣柄長達4毫米,寬不足1毫米;雄蕊管長1.4厘米;子房長橢圓形,長約6毫米,基部漸狹成長約5毫米的子房柄,胚珠1枚,花柱長約4毫米,柱頭小,點狀。

果橢圓形,長2厘米,寬1.3厘米,亮黑色,不裂,果柄長6-8毫米,果頸長1.2厘米,兩者間有一關節。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1400米的石灰岩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雲南河口、麻栗坡、馬關。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不丹、尼泊爾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痛。主治腸炎腹瀉,腹脹,胃痛,咽喉痛。

【用法用量】 2~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