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中豪烈士

伍中豪烈士1926年7月,隨北伐軍進入湖南後,被派回耒陽縣任團防局長兼常備隊長。1930年1月,率部挺進贛南。攻克永豐縣城後,又在值夏、水南一帶殲敵一個營。4月,配合兄弟部隊誘殲贛州敵軍兩個團。為了執行毛澤東兩次函告閩西特委速增派部隊去平口、瀏陽充實紅一軍團,並指名由伍中豪帶隊的指示,於10月初,帶領警衛排前往贛西南集中部隊。不幸在安福城郊遭敵靖衛團伏擊,壯烈犧牲。

出生於一個清末秀才之家。童年就讀於縣立第一高等國小。1922年從長沙岳雲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在李大釗等人的引導下,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冬,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6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北大讀書期間,曾多次回到耒陽開展建團、建黨等革命活動。1924年夏,因在北京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受通緝而潛回家鄉。1925年春,被選為中共耒陽地方執行委員會宣傳委員。後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1926年7月,隨北伐軍進入湖南後,被派回耒陽縣任團防局長兼常備隊長。11月,縣常備隊與工農自衛隊合編為耒陽工農自衛軍總隊,兼任總隊長。1927年“馬日事變”後,隻身赴武漢找到黨組織,被留在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擔任十連連長。武漢國民黨汪精衛集團背叛革命後,隨警衛團乘船南下,準備赴南昌參加起義。後因途中獲悉起義部隊已經南下,乃隨部轉至江西修水休整。不久,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獨立團(亦稱瀏陽工農義勇隊)三營營長。同年9月,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三團三營營長。在進攻瀏陽的戰鬥中,率三營為前鋒,一舉攻下白沙鎮,受到毛澤東的讚揚。三灣改編後,被任命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三營副營長,並跟隨毛澤東上井岡山。同年10月,三營在遂川大汾遭反動地主武裝襲擊與主力失去聯繫後,與營長張子清等率全營在桂東一帶崇山峻岭與敵周旋數日,並最早與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取得聯繫。11月底,與張子清率部在茶陵與工農革命軍主力匯合。不久,被任命為第一團副團長兼三營營長。在開創井岡山根據地的戰鬥中,率部打了許多勝仗。1928年2月,在攻打寧岡新城的戰鬥中,腳部受傷,仍身先士卒,率三營從南門攻入城內,配合從東門、北門入城的工農革命軍一舉全殲守敵一個營,取得了井岡山根據地創建以來的一次重大勝利。接著,又隨毛澤東轉戰酃縣、桂東、汝城,取得了一系重大勝利。1928年5月,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紅軍第四軍)成立後,被任命為第十一師三十一團三營營長。曾率部攻占永新縣城,並轉戰於永新、酃縣、遂川、寧岡等地,多次協同全軍各部隊尋機殲敵。同年9月,率三營配合二十八團,在遂川黃坳設伏,全殲敵5個營,俘敵營以下兵200餘人。同時發動民眾打土豪、分田地,建黨建政建立農民武裝。毛澤東曾多次在幹部會議上表場他能打仗,能做民眾工作,是個文武全才。1929年初月,被任命為紅四軍第三十一團團長,隨毛澤東朱德進軍贛南。率部參加了遂川、大汾、瑞金、大柏地和福建長汀四都等一系列重大勝利。同年3月,紅四軍將團改稱縱隊後,任三縱隊縱隊長。6月間,率三縱隊參加了三打龍巖的戰鬥,在其他縱隊的配合下,全殲敵軍一個旅,開闢了閩西革命根據地。7月,在二縱隊配合下,率三縱隊攻克漳平縣城。8月下旬,又率部在漳平殲敵一個團,打破了閩粵贛三省敵軍對閩西的“會剿”。12月28日,出席了古田會議,並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前敵委員會委員。1930年1月,率部挺進贛南。攻克永豐縣城後,又在值夏、水南一帶殲敵一個營。4月,配合兄弟部隊誘殲贛州敵軍兩個團。同年6月,被任命為紅一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同時擔任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8月,調任紅二十一軍軍長,並被選為閩西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為了執行毛澤東兩次函告閩西特委速增派部隊去平口、瀏陽充實紅一軍團,並指名由伍中豪帶隊的指示,於10月初,帶領警衛排前往贛西南集中部隊。不幸在安福城郊遭敵靖衛團伏擊,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