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400級航母潛艇

伊-400級航母潛艇是指日本在二戰期間打造的一種潛艇母艦。它既可以在深海游弋攻擊,也能彈射轟炸機在空中投彈破壞。這種航母潛艇長293英尺,水上排水量3500噸,水下6500噸,是二戰期間最大的潛艇。1943年1月,日軍正式開工建造伊-400級航母潛艇。日本曾準備利用航母潛艇和轟炸對美國西海岸城市進行生化攻擊。

簡介

伊-400級航母潛艇是指日本在二戰期間打造的一種潛艇母艦。它既可以在深海游弋攻擊,也能彈射轟炸機在空中投彈破壞。伊-400級航母潛艇是採用橫向雙筒結構。艇尾的乘員艙室為單筒,艇首還有兩個魚雷艙,潛艇上可以容納140名船員和飛行員。這種航母潛艇長293英尺,水上排水量3500噸,水下6500噸,是二戰期間最大的潛艇。1959年美國的班傑明·富蘭克林級核潛艇再次達到類似規模。

研發背景

“伊-400級”航母潛艇“伊-400級”航母潛艇

研製這種武器的想法來自日本海軍指揮官山本五十六。1942年,日本軍隊侵入中國以及東南亞諸國和地區。山本的任務除了控制“亞洲後院”外,還要想方設法對美國進行毀滅性打擊。之前,日軍已經邁出第一步,偷襲了珍珠港。

山本認為,如果美國在經濟上繼續發展,日本將失去在中期的戰爭,因此應將戰火燒到美國本土。就在此前不久,日本潛艇炮擊了加利福尼亞州的油田和俄勒岡州的一個堡壘。雖然這些軍事行動微不足道,但大大鼓舞了日軍士氣。

山本甚至打算用“潛艇+飛機”打擊美國的心臟地區。因此,日本海軍造艦計畫里加入了總數為18艘的“伊-400級”航母潛艇項目。這些航母潛艇一次加油可以環繞地球一圈以上。

項目情況

在建造“伊-400級”航母潛艇時,日本海軍遇到諸多問題。首先是如何將俯衝轟炸機型“晴嵐”發射出去。“晴嵐”是日軍專門開發的搭載於潛艇上的機種,可攜帶800公斤炸彈或17.71英寸直徑的空投魚雷。為此,日軍在主甲板上修建了一座機庫,可容納三架“晴嵐”。機庫口還延伸出一條彈射滑索,作戰時飛機依次拖到彈射器上展開機翼,加油裝彈並彈射起飛。完成任務後降落在母艦附近的水面,由起重機吊回。日本的彈射技術得到了德國幫助,潛艇上的潛望鏡、特殊塑膠塗層、聲吶等技術也來自德國。

1942年1月13日,山本決定上這個怪物項目。同年4月18日,它已經成為日本海軍的優先項目,也是在這一天,美國空軍越過浩瀚的太平洋直接轟炸了東京。

曾準備對美國進行生化攻擊

1943年1月,日軍正式開工建造航母潛艇。日本制訂的第一個作戰計畫是,利用航母潛艇和轟炸對美國西海岸城市進行生化攻擊。考慮到使用生化武器的惡劣影響,日本後來將計畫改為轟炸舊金山華盛頓紐約等城市。隨著美國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日本又改變計畫,把目標指向巴拿馬運河,以便讓美國海軍數月內無法通過該運河輸送兵力。日軍還向當年參與設計巴拿馬運河的一位日本工程師“取經”,並在吳港專門製成加通水閘的模型,用以演練攻擊套路。

不過由於吳港頻繁遭到美機轟炸,日軍計畫受到干擾。而在去巴拿馬的海路上,美軍也布下重兵。美國還先發制人,調集3000多艘艦船,準備對日本本土發動攻擊。鑒於日軍極度缺乏柴油,後來日本軍部下令,取消轟炸巴拿馬運河的行動,改為攻擊美軍在西太平洋上的前進基地烏利西環礁。

1945年服役的4艘伊-400級航母潛艇已經無力扭轉局勢。當年6月美軍已占領沖繩,並有14艘航母聚在烏利西環礁

沉入海底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

日本無條件投降一周后,日本航母潛艇收到最後命令:毀掉潛艇編隊的所有武器和重要檔案。於是,“伊-401”號銷毀了所有圖表、代碼組、日誌以及重要檔案,並射空全部魚雷。“伊-400”號也做了類似處理。“伊-401”隨後被美軍帶到夏威夷。在那裡,美國海軍專家進行了檢查,他們對日軍技術的先進感到驚訝。為防止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獲得這些機密,1946年5月,美軍將這些航母潛艇毀掉,沉入海底。

潛水發現

2005年3月17日,海洋學家特里·科比帶著他的團隊在夏威夷附近海域測試一種潛水船。突然,眼前出現一個巨大的怪物,“起初,我們認為這是一塊怪異的岩石。但它實在太大了”。科比所見到的就是日本研製的秘密武器——航母潛艇(又稱潛艇母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