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人民醫院

伊金霍洛旗人民醫院始建於1950年,是一所集醫療、預防、教學、保健和社區衛生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二級乙等醫院。

基本信息

簡介

伊金霍洛旗人民醫院位於伊金霍洛旗政府所在地——阿騰席熱鎮王府路北,是由原郡王旗衛生院和扎薩克旗衛生院合併而成。伴隨著共和國成長的步伐,伊旗醫院在伊旗旗委、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銳意改革,團結進取,開拓創新,經過幾代醫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成為伊旗的醫療中心。是伊盟衛生學校的實習醫院。

回顧伊旗醫院從1950年建院至今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它經歷了從創業、發展、艱難求索到開創輝煌的 一條曲折、坎坷的道路。建院伊始,醫院的條件極其簡陋,僅有十幾張病床,設備極為有限,普遍的檢查項目都難以正常開展。科室設定簡單,僅設內、外二科,只能對一般常見性疾病進行治療。為了儘快改變人才缺乏、設備落後、技術低下的局面,醫院積極爭取地方黨政和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陸續更新、引進了部分必要的醫療設備。同時選送中青年醫務工作者外出進修深造,不斷充實,提高醫院的技術實力和技術水平,加強管理,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經過全院職工上下一致,齊心協力的拼搏,到80年代中期,伊旗醫院已初具規模。

機構

醫院開放床位100張,設定內(兒)科、外科、婦產科、急診(骨科)科、五官科5個臨床科室,設內科、外科、五官科、中醫科、婦科、皮膚科、專家門診7個門診科室和腦電、心電、檢驗、放射、B超、CT、血透、內窺鏡、病檢、理療10個醫技科室,設手術室1個;有專業技術人員148人。

規模

全院現有職工155人,有主任醫師5人,副主任醫師9人,副主任護師3人,中級職稱70人。護師以上占護理人員總數的63.2%,大中專學歷人員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91%。所有臨床醫生全部經過省部級以上醫院進修。

醫院現有的醫療設備有:南韓產SA—7700型彩超、腦電地形圖儀、四床位遙控心電監護儀、光量子血療儀、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計數儀、尿液快速分析儀、電解質分析儀、644鉀/鈉/氯分析儀、纖維胃鏡、數碼陰道鏡、尿道膀胱鏡、直腸鏡和超短波治療儀、二氧化碳雷射治療儀、骨質增生治療儀等理療設備及常規檢查設備。另外,2000年利用外國政府貸款購置了GE四排螺旋CT、飛利普數字胃腸機、C形臂、飛利普“非凡”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中央監護儀、血液透析儀、肺功能測定儀、動態心腦電圖等多種先進診療設備,基本滿足了臨床工作需要,使醫院的醫療設備水平處於自治區旗縣級醫院領先位置。

開展較為成功的醫療項目有:直腸癌、胰頭癌根治術、肝葉切除術、顱內血腫清創術、開胸探查術、椎間盤切除術、膽囊切除術、婦科腫瘤切除術和各類骨折復位固定手術等,同時具有一定的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

理念

醫院始終堅持:以改進求生存,以改革求發展,通過創新經營,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滿足全旗日益增長的衛生需求,圍繞“病人”這箇中心,把握“讓病人滿意、讓職工滿意”二個基本點,依靠“服務、技術、人才”三大要素,創建百姓放心醫院。

醫院在伊旗旗委、政府的支持下,在阿鎮電力街高級中學北側新建一所高標準、現代化的綜合醫院,新醫院占地64000平米,總建築面積13000平米,設病床250張。新醫院投入使用後,將會成為自治區環境一流、設備一流的旗縣綜合醫院。

2000年以來,醫院率先實施了無假日工作制、醫療呼叫服務、住院患者醫療護理全程服務、導醫服務、首問負責制等便民服務措施。不斷強化服務質量,實行首診負責制和崗位負責制,進一步加強行業作風建設,醫療服務水平得到顯著的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8%以上。

榮譽

1993年12月醫院被伊旗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優質服務先進單位”,1994年12月、1996年2月先後被伊旗黨委、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和“標兵文明單位”,1996年順利通過“愛嬰醫院”和“二級乙等醫院”的評審,2002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北京市衛生局授予“對口支援與技術協作先進單位”,2003年7月,伊旗旗委、政府授予“全旗防控非典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醫院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辦院方針,狠抓醫療質量和服務工作,各項事業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業務量和業務收入逐年上升。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醫院發展的活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