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級戰列艦

伊莉莎白級戰列艦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是英國海軍建造的一型戰列艦。 20世紀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海軍強國圍繞建造無畏艦展開海軍軍備競賽,英國海軍正計畫建造安裝更大口徑主炮和加強裝甲防護的超級無畏級戰列艦。

巴勒姆號

巴勒姆號戰列艦(HMS Braham)屬於1912年開工建造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該型艦共建造5艘,即“伊莉莎白女王”號、“厭戰”號(有的書中譯作“戰仇”號、“厭倦”號)、“巴勒姆”號、“勇士”號和“馬來亞”號。

巴勒姆號戰列艦 開工日期1913.2.24;下水日期1914.10.13;完工日期1915.11.5

建造船廠:約翰.布朗船廠(Clydebank)

伊莉莎白級戰列艦圖集 伊莉莎白級戰列艦圖集

1915.12.1:與厭戰號戰列艦輕微相撞

1916.5.31:參加日德蘭海戰,充當第五戰列艦分隊Hugh Evan-Thomas海軍少將旗艦,海戰中發射主炮炮彈337發,並被6枚大口徑炮彈擊中受損,26人陣亡,46人受傷。

1930-1933年:部分現代化改裝,艦體兩舷增加防魚雷凸出隔艙,將前煙囪向後曲折與後煙囪合併成一體,在前部三腳桅擴建桅樓與艦橋設施,安裝高射炮,加裝水上飛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地中海艦隊

1940.7.9:參加卡拉布里亞(義大利)戰役

1941.3.28:參加馬塔潘角海戰,與厭戰號、勇士號和數艘驅逐艦擊沉3艘義大利巡洋艦

1941.11.25:與伊莉莎白女王號、勇士號遂行支援破交任務。在北非昔蘭尼加附近的地中海海域被德國U-331號發射的3枚魚雷擊中,傾覆過程中發生爆炸,沉沒於希迪.巴拉尼(Sidi Barrani 32-30'N, 26-30'E)附近水域。861人陣亡。

勇士號

勇士號號戰列艦(HMS Valiant)屬於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開工日期1913.1.31

下水日期1914.11.4

完工日期1916.2

建造船廠:法爾費德船廠

1916.8.24:發生嚴重碰撞事故

1916.10:於羅塞斯修復

1929-1930年期間進行部分現代化改裝

1937.3:進入達文波特海軍船廠乾船塢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裝

1939.10:完成改裝

改裝後加入地中海艦隊,參加卡拉布里亞(義大利)戰役

1941.3.28:與厭戰號、巴勒姆號和數艘驅逐艦參加馬塔潘角夜戰,擊沉3艘義大利巡洋艦。

1941.12.19:於亞歷山大港內被3名義大利蛙人炸沉(擱淺)

1941.12:打撈,於1943.5月於南非的西蒙斯頓修復r

1945.7:退役

1948.3.19:出售解體

馬來亞號

馬來亞號戰列艦(HMS Malaya)屬於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馬來亞號的建造經費來自大英國協自治領馬來亞的貢獻。

開工日期1913.10.20

下水日期1915.3.18

完工日期1916.2

建造船廠:阿姆斯特朗船廠

1916.5.31:參加日德蘭海戰

1927-1929年期間進行現代化改裝

1934.10-1936.12:在達文波特海軍船廠乾船塢進行現代化改裝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多從事護航任務

1945年12月退役

1948.2.20:出售解體

女王號

伊莉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戰列艦屬於1912年開工建造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該型艦共建造5艘,即“伊莉莎白女王”號、“厭戰”號(有的書中譯作“戰仇”號、“厭倦”號)、“巴勒姆”號、“勇士”號和“馬來亞”號。該型戰列艦標準排水量29,150噸,主機動力75000匹馬力,最高航速每小時25節,艦載武器裝備有381毫米口徑主炮8門、152毫米口徑火炮12門及中小口徑火炮等。

開工日期1912.10.21,

下水日期1913.10.16,

完工日期1915.1,

建造船廠:朴次茅斯船廠

1915年1月被派往地中海支援進攻達達尼爾海峽的戰役

因為正在船廠維修所以錯過了1916年日德蘭海戰

1916年11月伊莉莎白女王號接替鐵公爵號戰列艦成為英國海軍大洋艦隊旗艦

1926-27年進行現代化改裝

1937.8.6至1940.10:在朴次茅斯船廠進行第二次大規模現代化改裝。被改裝為旗艦

1941年被派往地中海服役

1941.5:參加克里特島戰役

1941.12.19:於亞歷山大港內被義大利蛙人炸沉(擱淺)

1942.2:打撈

1943.6:於美國波士頓海軍船廠修復完畢

1943-1944年於本土艦隊和印度洋服役

1946.8月除役

1948.3.19:出售解體

厭戰號

厭戰號戰列艦(HMS Warspite)屬於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建造地:達文波特海軍船廠。

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厭戰號多次受創傷而最終安然無恙,成為二戰中英國海軍的傳奇戰艦。

外形尺寸:

全長(水上)643.3英尺(196m)

全長(水下)634.5英尺(193.4m)

型寬90英尺(27.4m)

104.0英尺(31.7m)現代化改裝之後

吃水30.2英尺(9.2m)(標準)

33.0英尺(10m)(最大)

排水量:

滿載排水量:33,000噸 35,500噸(1937)

標準排水量:29,150噸 32,500噸(1937)

武器:

主炮:8門15英寸(381mm)/42倍徑MkI;4座雙聯裝炮塔 前2後2

副炮 :(設計)14門6英寸(152mm)/45倍徑BLMkXII;14座單裝;2門76mm(12磅炮彈)/50倍徑QFHAMkI

副炮/高射炮:(現代化改裝後)8x6英寸(152mm)/45倍徑MkXVIII;4座雙聯裝炮塔,32門40.5mm(2磅炮彈)/45倍徑MkVIII砰砰炮,1944年另加一門,二戰期間加裝30門20mm美制Oerlikons高射炮和16座4聯裝Lewis機槍塔

魚雷:4門21英寸(533mm)水下魚雷發射管

艦員:

925-951

1,124-1,184(改裝後)

厭戰號艦史:

1915.12.1:與巴勒姆號輕微相撞。

1916.5.31:參加日德蘭海戰,戰鬥中方向舵破損,並被15枚大口徑炮彈擊中。

1916.6月於羅塞斯修理完畢。

1916.8.24:與勇敢號嚴重相撞。

1916.9.28:修復完畢。

1917.6:與一艘驅逐艦相撞,輕微受損。

1924.11.?到1926.4.?期間接受了部分現代化改裝。

1934.3.?:於朴斯茅斯進入乾船塢接受改裝。

1937.3.?:改裝完成。

1937.6:重新服役,作為地中海艦隊的旗艦。

1937.?.?:幾乎與一艘大型郵輪相撞。

1937.?.?:一門砰砰炮誤擊馬爾他首府瓦萊塔市區。

1940.4:參加挪威戰役,後參加了納爾維克戰役,擊沉德國驅逐艦多艘完成挪威戰役後回到地中海艦隊。

1940.7.9:參加卡拉布里亞(義大利)戰役,於26400碼外擊中義大利朱尼奧.愷撒號戰列艦,並迫使其退出戰鬥(有記載的最遠距離炮擊)。

1941.3.28:參加馬塔潘角海戰,與勇敢、巴勒姆和數艘驅逐艦一起擊沉3艘義大利巡洋艦。

1941.5.22:於克里特島外被一枚500磅炸彈擊中,嚴重受損。但是該艦一直堅持戰鬥到5月24日,後回到亞歷山大港進行臨時維修。

在亞歷山大港被一枚1000磅近失彈擊中。

1941.5.21:啟程趕赴美國。

1941.8.11-1941.12.28:於美國布雷默頓船廠維修。

1942.1月參加皇家海軍東方艦隊。

1943.4.17:回到地中海艦隊服役。

參加代號愛斯基摩人的西西里島登入。

1943.9.10:護送投降的義大利艦隊進入馬爾他。

參加了薩勒莫登入並於1943.9.16被三枚德軍的引導炸彈擊中,嚴重受損。

在馬而他臨時維修。

1944.3月在羅塞斯部分維修完成。

帶傷參加了諾曼第登入,完成任務後回到羅塞斯。

1945.6.13:於朴次茅斯完成維修後被一枚磁性水雷擊傷。

於羅塞斯修復部分破損。

於1944.11月間參與炮轟布雷斯特、勒阿佛爾、瓦爾赫倫。

1947.3.12日出售。

1947年3.12從朴斯茅斯被拖往拆毀,途中拖纜崩斷在康沃爾海岸的普魯士灣漂浮多日後擱淺。

1947-1956年間就地解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