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輪椅舞團

伊甸輪椅舞團

伊甸輪椅舞蹈團隊成立於2001年,其宗旨是鼓勵身心障礙者透過舞蹈文藝運動活動發揮個人潛能,獲得更豐盛的人生,成立以來,已有280多場國際或全國性演出的經驗,包括美國、德國、荷蘭、新加坡等地,超過38萬人曾欣賞身心障礙者跳舞的美姿與運動家精神。

舞團簡介

全體成員全體成員

伊甸輪椅舞蹈團成立於2001年,已在美國、荷蘭、德國等世界各地演出超過280場,38萬名觀眾通過他們的表演感受到了輪舞的魅力。屢破亞洲和世界紀錄、被譽為“東方羚羊”的著名短跑運動員紀政是這支輪椅舞蹈代表團團長。2010年亞殘會開幕後,舞蹈團先後七次在特定比賽項目的開場和中場時間演出,為參賽選手打氣,也讓更多人認識了輪椅國際標準舞。而團隊中的舞者們也由殘疾人成員組成,向觀眾們展示了殘疾人的尊嚴和才華。

備戰殘運

為了這次亞殘運的演出,伊甸甄選了舞蹈團中技巧最純熟、表演經驗最豐富的6位成員組成表演團隊,成員的國際輪標舞比賽經驗豐富,但參與如此規模的體育盛事還是頭一遭,近兩個月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密集練習,只希望展現最美好的一面,代表台灣獻出亮麗的第一次。演出內容也特別加入了流行音樂的元素,呈現不同以往的風貌,期許在激烈的運動賽事外,用柔軟的身段、輕快的節奏為本屆盛會擺上華麗而歡樂的點綴,展現身障者的多元才華。

舞團團員

舞蹈團的領隊陳明音雖是新加坡國籍,但人長期居住在台北,祖籍竟然是新會。陳明音說,父親陳富金在很小的時候,由於當年日本人侵略中國,隨長輩去了新加坡避難。關於老家新會,她只聽父親講起過,有很甜的橘子。當聽說新會還有由一棵榕樹長成的小鳥天堂島嶼。 

團員中,任職於台北縣三民高中的呂豐和,不僅舞蹈參賽、表演經驗豐富,過去還是位金牌田徑選手。他曾經入選殘障奧運國手,代表中華隊參加過兩屆奧運,更在1994年於北京舉辦的遠東及南太平洋殘疾人運動會(亞殘運的前身)中,拿下400公尺輪椅競速的第一名。

出生六個月就罹患小兒麻痹的呂豐和,20歲那年到醫院治療腳部變形,當時醫院裡的復健師有鑒於身障朋友平常運動量太少,特別引進了一批特製的運動輪椅,成立了輪椅社,在病友參與的過程中,復健師看到呂豐和的運動天分,鼓勵他嘗試田徑項目,也成了他的啟蒙老師。爾後呂豐和便開始投入田徑運動,更入選國家代表隊,參與奧運、遠南運動會等比賽。呂豐和自2002年起投入舞蹈以來,也陸續參加了歐洲杯、亞洲區國際輪標舞比賽,及大大小小的表演,不論在田徑場,或輪椅舞蹈演出的領域,都能獲得亮麗的成績。然而對他來說,輪椅競速與舞蹈兩者其實很像,不論是運動場上的全力衝刺,或者表演場上的柔軟細膩,都需要全心的投入才能讓觀賞的人感動。用不一樣的身分,再次站上亞運的舞台,呂豐和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從我們的表演,認識身障者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舞蹈,帶給大家感動。

另一位同樣經驗豐富的團員林秀霞,也是一歲時因小兒麻痹造成左下肢障,走路一跛一跛的她,在接觸輪椅舞蹈後有了轉變。林秀霞將輪椅化為靈活的雙腳,體驗未曾經歷的速度感,彌補了學生時代鮮少參與體育的缺憾,一步步從認識肢體看見自己的美麗,也打開了更多的可能。學習舞蹈的經驗,使我有勇氣嘗試不同事物,像是橫渡日月潭,挑戰長程腳踏車活動,都讓我看到自己的無限可能。正因如此,林秀霞期待這次的表演除了帶來感動,也能夠帶來激勵:期待身心障礙者或家人能從表演中,看見我們所感受的美麗與快樂,並且更有信心追尋屬於自己的綻放,享受生命。

舞團宗旨

伊甸輪椅舞蹈團隊成立宗旨是鼓勵身心障礙者透過舞蹈文藝運動活動發揮個人潛能,獲得更豐盛的人生,2001年11月成立以來,已有280多場國際或全國性演出的經驗,包括美國、德國、荷蘭、新加坡等地,超過38萬人曾欣賞身心障礙者跳舞的美姿與運動家精神。

新的嘗試

自2009年起,伊甸舞蹈團在曲目上有了新的嘗試,包括輪標舞步搭配流行歌曲,或融入時下熱門的舞步;在成員的組成上,今年也增加了8位聽障學員,未來期望由聽障者搭配輪椅舞者,產生更多創新的火花,也開拓更多身障者投身肢體藝術的可能。本屆亞運期間舞蹈團將於12月15日晚間在亞運城演出,13日盲人門球項目賽前,以及14、15日輪椅籃球的賽前與中場時間表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